一通百通的“厚”

这几天,听傅国涌先生的音频课程《少年日知录》,读他的书《与美相遇》,汲取了新的教育思想,有种对某个点“一通”的感觉,觉得非常过瘾。

傅先生20多年前曾是一名乡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后来潜心研究历史,这几十年,他著了、编了几十种书,如今他又办了童子班,走入孩子们中间。他比较推崇民国时期的教育,认为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人文为主,而民国时期的教育是最理想,有人文、科学、公民教育,如今的学校教育以科学素养为主,有失偏颇。

他的音频逻辑清晰,主题明确,而且有种行云流水之美。我想,这主要得源于他博古通今的学识。


这几天听的是他写《金庸自传》的一些事情,正好看到他书里写金庸的这段,跟音频里的几乎一模一样。“金庸在小学时遇到一个叫陈未冬的语文老师,也是他的班主任,当时陈老师让金庸跟他一起编他们的班级刊物《喔喔啼》,还推荐他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这个例子他是写来用来佐证,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小学阶段接触到的东西隐隐地奠定他以后的方向。

听到这段音频,想到前天看到他书里的这些例子。我不禁想到,傅先生对知识能达到信手拈来,一通百能的程度。

在讲到春天时,他举例,俄国作家普利什文的散文集《林中水滴》,从声、色、水等几方面描写春天;春天的那种美在我国的诗句中也有体现,看看“两只黄鹂鸣翠柳”这里,有黄鹂的叫声,也有青翠的柳树,这里也是有声有色的春天;“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春天,是能感受得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安妮日记》里,小安妮在紧闭门窗的屋子里,但她闻到了春天的讯息,她烦燥地从这个屋子跑到那个屋子,就是看不到外面的春天,但她渴望阳光,渴望友情,渴望有人跟她说说话,她心中的春天充满希望与自由。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和灵活地调度,从苏格拉底、庄子、黑格尔、海徳格,从孔夫子、夸美纽斯,先秦文学、希腊神话、屈原、李白、社甫、苏轼、曹雪芹到托尔斯泰、巴尔扎克、泰戈尔再到现当代的巴金、曹禺、冰心、王蒙、舒婷等人的熟稳于心,在课堂上,在生活中,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干钧任翕张",才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

“一通百通”的美与妙,给学生以学的“厚”。这是多么了不起!也是我之期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时光真的奇妙,在不经意间游走,然而我疯狂的成长,或许是我一度走心,他逐渐缩水。 有时候想想人生是个大骗子,他找上门...
    不留心阅读 789评论 1 1
  • . 落叶飘零西风凉 奈何琼花分外香 四城联创多韵事 谁为书记书华章
    阳光雨绿阅读 1,238评论 0 1
  •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当一个人微笑时, 世界便会爱上他。” 生活像一面镜 微笑是面对生活最好的样子 请记得 让这个...
    天空因尘埃而蔚蓝阅读 1,837评论 0 0
  • 仿宋词<浣溪沙>周六驴 友将登覆卮山 序:几个月未去野徒,周六驴友们将登覆卮山,体会谢公登临吟诗,饮酒覆卮情怀。惜...
    微仲子孙阅读 1,513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