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4简兴蒲
——《好饿的小蛇》亲子共读记录
《好饿的小蛇》是宫西达也的经典绘本,相信很多家长也为孩子读过这本绘本。我与孩子从低幼开始读起,即便孩子现在已经3岁多了依然不会觉得无趣。而且每次读起孩子都有不同的想象,我也从这个绘本中发现孩子的想像力与智慧不同凡响。
整本书内容非常简单、画面也很有趣,同时非常富有节奏感。每节画面都以“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一个***。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读到此处孩子会兴奋的说“吃掉它!” 每次小蛇吃下去东西时会发出“啊呜——咕嘟!啊——真好吃。”的声音,孩子开心的就像自己吃了好东西一样去模仿小蛇的声音,“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小蛇吃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最后还吃了一棵苹果树。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水果对于孩子是最常见熟悉的食物,另外水果的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当小蛇吃掉后,肚子就会变成每种水果的样子,对于年幼的孩子通过绘本感受到,水果与形状的关系、水果与小蛇的联系,简单生动同时也丰富有趣。
另外,与孩子共读这本书时,我发父母的提问方式对于讲述这个绘本很关键,比如一开始我提问孩子,“哇,小蛇变成了什么样子?”,孩子会说小蛇变成了苹果、香蕉、饭团、葡萄,菠萝,后来我兴奋的加上“那它还像什么呢?” 孩子会说“像皮球,像太阳,像飞机,像鸟,像月亮,像小山,像一朵花,像刺猬……”我觉得用上“像”字会更加打开孩子的像想空间,同时我也感受到孩子:“哇,你想的太有趣了,想到这么多”孩子还会补充“像射箭,像金字塔,像草……”孩子大一些了,她还会和我一起讨论,“也许小蛇还会像什么呢,我现在还没想到……”这是我非常惊讶的地方,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孩子见过了,但父母总不知道孩子都记得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然而通过绘本阅读,你会发现孩子记得的以及他用自己的智慧联系到的事物真的超乎父母对孩子的认识。
今天拿起这个绘本我也想起了一句话:“教育的本意是启迪”,做为父母我们大概不必教会孩子怎么做,而是启迪孩子的智慧让孩子知道如何做,父母尽量怀着好奇的心情,用鼓励的语言和方式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有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以及探索的欲望。
我留意了自己常和孩子说的话:“我们有什么办法?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你是怎么想到的(真心的好奇)? 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观察到了……你发现了……”,真心希望孩子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