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想写公众号文章,是为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使自己得到成长的同时,带给他人启发。像知乎上很多大V分享经验,在解决我的问题时很有帮助,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解决别人遇到的疑惑,算是一场知识的接力吧。
目前公众号写作了2个多月,积累了一部分种子用户,通过这段时间的坚持,保持输出,结识了一些同频的朋友,慢慢的也有了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和信息圈的意识。每次文章发布后,有新增的也有取消关注的,取消关注的用户,大致是发现最近的文章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继续关注也无益。有一些大V也透露其哪篇文章取关了多少用户,随后其下篇文章会变回干货满满。
我自己也关注了一些公众号,发现聚焦于成长类、女性情感类的文章大多比较火,时间长了了解作者的套路后,审美疲劳也随之而来。
与读者维持什么样的关系才会持久?
于是我试着去思考,我们的公众号,与读者维持什么样的关系才会持久?借鉴一下我之前在公众号里面发布的文章“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里面的总结,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与别人保持持久的联系,答案是——朋友之间。交朋友的过程能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是相识。朋友之间的认识总是始于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契机,比如以前是同学、以前是同事、一起长大、一起参加了某个活动,初次交谈觉得印象还可以,以后可以保持联系,于是相互之间留下了联系方式。
第二阶段是频繁的互动交流。有了别人的联系方式之后,需要继续的与对方保持互动,才会有更深的了解,多件几次面、与对方交流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大家对彼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深入交流。通过前2步留下来的朋友,了解了彼此对特定事情的态度后 ,大家开始交流一些情感、心理上的感触,朋友之间关系的深浅也取决于互相袒露心声的程度。
第四阶段是相知。随着相互之间袒露心声,有了信任基础后,对彼此很熟络,这一阶段就算长时间不联系也不会疏远,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想起那个知心的朋友。
个人自媒体的作者,通过公众号发布文章,与读者相识,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感兴趣时,会主动关注作者;自媒体作者通过不断的输出文章,频繁的主动与读者建立沟通,这里是单向的交流,因为公众号的读者除了简短的留言外,没有太多机会和氛围与作者进行双向的交流,所以,个人自媒体的公众号大多仅仅停留在第二阶段——频繁的主动交流,除非作者的文章每次都能带给读者新的感受和心得,否则用户很容易产生心理抗体,随之不愿再接受,继而取消关注。想在每个星期都能维持持续的高质量内容,除非有专业运作的团队,不然单靠作者本人是很难做的,这样的公众号是专业得让读者敬仰的处所,也称不上“个人”了。
那么,如何与读者深入交流进而达到相知的地步?
目前,微信公众号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个人自媒体作者无法与读者保持互动交流,所以只能先从整体传递的氛围入手。
内容的输出只是一个相识的契机,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温度的个人自媒体标签(也就是交朋友时的自我袒露)。这里的温度包含情怀、人情味、正义、真诚、交朋友、争议、自我等非常明显的个人标榜。比如,“caoz的梦呓”这个公众号,透过内容更多的是作者将自己的经历或教训传输给后来者,并时常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愫,于是曹大很成功的树立起了一个真诚且专业技能很强的长者角色,自然他写的其他与专业技能无关的内容,读者也想去透过内容了解作者本人,这便是聚集到了人。
如何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个人自媒体标签?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发布后,传播到受众用户时的结果:
(当然读者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多种的组合,此处做简化说明)
我们可以发现,读者1被吸引选择继续关注,读者2无太多想法,不为所动,读者3不感兴趣。
对于读者1,如果我们一直输出同样的话题内容时,随着读者越来越专业,很有可能变得不为所动,若再间断的输出一些新的想法或表明特定事件的态度看法,给这类用户传递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特质,能很好的留存,这也是一些公众号追热点的原因;对于读者2,需要作者持续的输出,总有一些高质量的文章能俘获这类用户,进而成为读者1一样的用户;对于读者3,可能终究不会同频,做好自己的标签即可。
也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号无法与读者顺畅的互动交流,也给了像“小密圈”这样的连接类知识社群的发展空间。
关注微信公众号"Tina说",获取更多原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