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越是繁忙,越应停下来。停下来去感受生活;慢下来,去独处,去思考,去阅读,去旅行……去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学习欣赏物品而不去占有,学习与他人分享而不独享,学习探寻自我和生命之路,不惧旁人的异样眼光。
霍金曾说:“世界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01断舍离即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
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
断舍离”是对自己人生的整理,这不同于其他整理法的,它的奥义也不只是“扔东西,。
清理废弃物”只是“断舍离”的敲门砖,断舍离”的目标即是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当“断舍离”三个字已然内化在生命里,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亦平和、亦睿智的气息。
02断舍离,即“出”之美学。
断舍离是受到让人放下心中执念的瑜伽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启发而生成的思维方式。
但“断舍离”的思维方式并非轻易获得,书中指出“不收拾”的深层原因是顽固的“物质轴”思维。
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
“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人们对物品也会有同样的定式思维——“(可能)以后也没有使用的必要,不过还能用,留下来吧”。
当杂物堆积,反而会给人的一种压迫感,以及狭窄的空间带来的阻塞感会逐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思维迟钝,行动迟缓。
03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
断舍离注重“空间”,即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空间轴。
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
重点具体分析一下“无法放手”的心理原因。除了实体的杂物外,我们还要直面自己的内心
而我们本来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
1.放手的自由
2.保留的自由
3.取舍选择的自由
孩童的世界有孩童的规矩和不自由,少男少女的世界有少男少女的规矩和不自由。已经淹没在忙碌的成人世界中,遗忘了少年时光的我们,其实在心海最深处的岩石上,依然留着童年时期的“不自由”的刻印。
学着直面内心,舍弃那些与日常生活并无太大联系的东西,留下足够的空间。
当我们获得是一种自由,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