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有很多好处。比如整理思路,让自己的表达更具有逻辑性。比如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今天我们来谈谈,互联网人在运营项目建立社群时,会写作带来的巨大好处。
(对于自媒体与社群的区别在那里,社群的具体定义有那些,以及如何管理运营社区等,我将另外单独发文讲解。在这里只阐述写作在社群建立过程中在成本,时间持续性等方面的好处。)
常规的社群建立人员吸纳,有两种渠道。
第一种是“场景活动”模式。
例如你在某个学校办了一次讲座,圈了一个微信群;在B站发布了个视频,结尾放了个QQ群号;在APP某广告位直接放置微信群二维码。这种将吸收成员的路径绑定于核心动作或重大活动的模式都称之为“场景活动”模式。它的好处就是直接导流,见效快,是搭建社群最常用的模式。
但是它的缺点缺常常被忽略:一是成本高,你发布一次作品,或者举办一次活动,都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且生产周期一定很长。这样就会让你吸纳人员的频率变得很低。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半衰期”极短,它只会即时生效,在之后所起到的作用会快速衰减为零。试想下你在学校办一场活动,第二天还有可能有人加入你的社群吗?
另外一种,就是“写作”模式。
假定你是一个在线教育的老师,在某教育平台有你的课程。这时你去知乎、分答等平台去回答问题,输出干货内容,并且在每一篇文章下都有你的课程链接或微信群二维码。这种脱离原本的生产平台,去其他平台输出内容的模式就称之为游击战模式。
它的缺点很明显,由于这是一种间接的导流,往往见效很慢,可能你在知乎上回答了满满一篇干货,一周都不会有人联系你。
但它的好处就在于半衰期长,成本低。,只要问题不失效,你的答案就会一直在这个问题里呈现着,质量越高,排位越高,越多的人就会看到并产生转化。
我们在同一平台持续输出广告或内容,往往会造成用户重叠,产生边际递减效应。而“写作”模式就不会产生这一问题。并且你写一篇文的成本,远比你特地做活动或是买广告位的成本低得多。
我们试着列举两个优秀的案例。第一个就是沪江的知乎机构号。这个号在知乎的各类外语相关热门问题上输出了很多高质量答案,往往排名都是第一位。
例如这个问题:法语、德语、意语、西语,哪个最好学?
这个问题被浏览102万次,且还会有其他媒体会转载这个回答。人群辐射的效果堪比地铁内包车广告。前者不需花钱,只要知乎不倒闭就会一直发生效用。但后者却需要支付地铁内包车广告的高昂租赁费。
现在做一个广告,需要好创意,好设计,好位置。而且有可能刷屏之后都没有太好的转化效果。但是这种干货输出,不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让同等条件竞争下,客户更愿意选择你,同时由于“半衰期”长,它将在这个地方持续发挥作用。
对比两种社区搭建方式,明显看得的出,善于写作好比一人顶得上一个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