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努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烦人家,独立完成作业。学校里,老师也经常对我们说,上课的时候不要交头接耳,课间不要嘻哈打闹。对于我们的一切表现,考试成绩有一票决定权。即使你平时表现活泼,成绩太差,也不会被老师喜欢,而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的话,即使你其它方面差一些,也没有多大关系。老师喜欢和关注的就是班上前几名。
考试也都是根据分数,由高到低地排名。
可为什么总有那些在学校表现很好的人,进入社会后表现平平,而那些在学校表现一般的人,进入社会后,却能取得不俗的成绩?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根本原因,社会运行的规则和学校里的规则侧重点完全不同,可以说是相去甚远,而在学校呆久了,不明白或不去适用社会的运行规律,就会很难受,很不顺利。
或者说,学校大多只是培训了知识和技能,可这就够用了吗?
谈到社会竞争,必须先了解它的竞争模式。
首先说明一点,这样分完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凭智凭力,只是看你如何去选择罢了,掩耳盗铃只不过是对自己的欺骗。
竞争按层次来分,大概可以分为四层。最底层的是体力的竞争,上一层是知识和技能的竞争,再上层是资源的竞争,而顶层则是时势的竞争。
体力的竞争比较好理解,我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搬砖”,它以体力来换取回报,衡量的标准就是看谁搬得多、搬得快。在一群搬砖的人当中,你如果比别人多一门技能,比如会修房子、会看图纸,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跃迁到了知识和能力的竞争,这一层次的就比较多了,大部分白领、知识工作者都处于这一层级。
最底层的竞争最辛苦,而且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去年爆出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三万,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羡慕的,餐饮行业的辛苦程度高,还需要一定的技能,一天不干,就没有收入。
像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们都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只有去搬砖,其实就是希望我们通过学习,脱离最低层次的竞争,至少来到第二层吧。
那么,是否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停留在这一层就万事大吉了呢?
这样看你怎么想了。
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还是算比较公平的,虽说是一考定终生,每个省的分数线不一样,虽然起跑有先后,但至少给了寒门学子一个相对平等的机会。在美国进大学,除了参加SAT等考试外,一般还需要找人写荐信,这个推荐信没有规定必须是什么样的人写,但你请邻居家的退休老大爷或参议员来写,差别肯定很大,因为它体现在一个人学生及其家庭背后所能够整合到的社会资源!
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讲关系,美国等西方国家照样也讲关系,没有资源意识,只有长久地停留在第二层。
当然,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种最稀缺的资源,或者成为资源的中心,也不失为一种上升的途径。
客观地讲,即使有能力,也需要平台来施展,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是他的知识技能与资源的乘积,事实上,在这个讲究分工协作、资源整合的时代,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越来越难以成功。
最高层次的竞争,则是时势的竞争,时势和趋势都势不可挡,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比如前几年风起的互联网+、大数据和最近的AI,都是跃入这一层次竞争千载难逢的机会。
时势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既要看得准,还要把握得住。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Ⅲ·死神永生》中提出了“降维攻击”这一概念,曾一度风靡互联网圈。降维攻击使周围的高维空间向低维跌落,即低维化,并且低维范围迅速扩大。小说描述三维降至二维的逃逸速度为光速,除非被攻击文明拥有可以达到光速的飞船,否则任何物体均无法幸免。
竞争,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