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守护——读《比时间更久》后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2期“守”专题活动和冰冰组织的读书营活动。】

读完钟求是的小说《比时间更久》,好像喝了他酿的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醇厚悠远,越品越觉得坛底沉睡着三个关于“守”的故事。

作者将小说分虚构部分和非虚构部分,写法很新颖,好像是一个不断在求证,抽丝剥茧的过程,但是后面结尾处,作者又添加一小段虚构部分,让这个故事更加完整,富有深意。

79岁的周文振突然执意要把名字改回“周大正”,这个看似固执的决定,像一把钥匙,撬开了时光的锁。

——门后藏着的,是父亲对初恋的绵长守护,是父亲的一份珍贵是美好;是儿子对父亲秘密的守护,是儿子对父亲的尊重理解;更是那位蝉老师用半生光阴封存的青春记忆。

三个“守”交织在一起,让那些被时间冲淡的日子,突然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1、执意改回旧名—父亲守的是初恋是思念是美好。

开篇虚构部分当79岁的老人周文振向儿子周一亿提出想改回“周大正”这个名字时,他打开的不仅是一个尘封多年的姓名,更是一个尘封多年压在他心底的初恋秘密。

钟求是的《比时间更久》以这一看似简单荒诞的请求为楔子,引领我们走进一个由虚构与非虚构交织而成的世界,揭示了三个人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以各自的方式守护着那些比时间更久远的东西。

父亲周大正的“守”,是把初恋藏在名字里的执念,是对一段美好时光最笨拙也最坚定的守护。79岁的他,头发早已花白,行动也不再灵便,却在某个寻常的午后,打电话叫回儿子,认真地跟儿子周一亿说:“我想把名字改回去,改回周大正。”

经过儿子再三追问得知这个名字,是他年轻时的印记,更是与他的初恋蝉老师有关的符号。文中写到,周大正年轻时在乡村当老师,蝉老师是他的同事,两人曾在月光下聊过文学,在田埂上谈过理想,那些细碎的瞬间,像撒在记忆里的星星,一直亮到他年老。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也是在西湖边,月光照在草地上,她为他一个人跳了一串体操动作,那身姿真是好看啊!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断了联系,周大正把这份感情压在了心底,连同“周大正”这个名字一起,封存了几十年。

而今,他觉得要做回当初的他,以免将来在那边见到蝉老师怕她不记得自己,老人是想守住这份美好。

他经常会想起当年恋爱时的情景,想起她唤他名字时的亲昵温柔样子。他知道这一辈子可能再也遇不到她了,但老了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原来的名字改回来,隔空送还给她。

他守着的不是一段未完成的爱情,而是一段纯粹的美好。文中有个细节格外打动人:周大正听儿子的话经常翻过去的照片看看,但是却没有一张蝉老师的照片,这是他深感遗憾的地方。

所以,记忆深处只有她轻唤他名字“周大正”的声音和月光下她为他独自跳一段体操的样子了。仿佛只有这样改回名字才能触碰到当年的时光,才是他守护的珍宝。就像他自己说的:“有些日子,比时间还久。”他守着的,正是那些比时间更久的美好,不让它们在岁月的冲刷中褪色、消散。

2、为父办理改名手续求证故事——儿子守的秘密是尊重是理解。

儿子周一亿的“守”,是替父亲守住秘密的理解,是对长辈心事最温柔的尊重。当父亲提出改名的请求时,周一亿最初是疑惑的,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执着于一个几十年前的名字。但他没有追问,而是选择了倾听。在父亲断断续续的讲述中,他知道了周大正和蝉老师的故事,知道了父亲心底藏了大半辈子的牵挂。这时的他,没有把这当成一件无关紧要的往事,而是默默承担起了守护这份秘密的责任。

于是他赶紧着手找派出所朋友帮忙办理改名手续,面对工作人员的疑问,他只是简单地解释“父亲想找回年轻时的名字”,没有多说一句背后的故事;他会提议父亲在旧照片里“走走”,会悄悄退出房间,给父亲留一份独处的空间;甚至当他得知派出所办不了更改身份证名字时也没有告诉父亲而是接受了朋友提议,找私人办理一张假身份证给父亲。

周一亿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父亲的秘密,就像守护一个易碎的梦。他的“守”,不是被动的顺从,而是主动的理解——他知道父亲的这份牵挂有多珍贵,所以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好父亲心底的那片净土。

3、一生未嫁,守护信件——蝉老师守护的是爱恋是回忆是青春。

非虚构部分主要讲了老教师换名字的缘由:年轻时他在杭州工作,其间谈了一场很投人的恋爱,女友是一位体操运动员,后来因为出身成分问题被迫分开。他下放到昆城做了中学教师,并且在伤感中改掉名字以求自新。

蝉老师的“守”,是把这份感情深埋,一辈子没有再嫁,只是完好地保存着几十年前周大正写给她的四五十封信。蝉老师守着这些信件当成时光容器的珍宝,是对青春最郑重的纪念。

当最后虚构部分蝉老师让她的养子帮忙烧这些信件,她是这样说的:“我有个打算,烧掉自己收着的旧信。”婵老师又说:“这些信已经存了五十多年,只对我一个人有用,可我不知哪天就会走掉。”

也许,蝉老师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提前烧了,是对自己那段美好恋爱的一个终结一个祭奠仪式。

当养子一边烧一边想留住几张有价值的邮票时,蝉老师却说:“这个可不行,邮票跟信封信纸长在一起,不能分开的。”儿子说:“好的邮票值不少钱哩,烧掉怪可惜的。”婵老师说:“不可惜的儿子,我有些东西可以留给你,有些东西不能留给你呢。”

蝉老师是想留给自己。她想在她清醒时,她的“守”是完整美好的。她守着的不是信件本身,而是信件背后承载的时光——这些都是蝉老师守的那段纯粹而热烈的青春。

她的“守”,是对青春最温柔的挽留,让那些逝去的日子,因为这些信件的存在,变得可触、可感,仿佛只要打开这个木盒子,就能回到几十年前的时光里。

结语

合上书,我突然明白,《比时间更久》里的“守”,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坚持。他们的守护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温柔的网,把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美好都打捞了上来。

正如“有些东西,你以为它已经消失了,其实它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这份“守”,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它可能是一张旧照片,一封信,一段回忆,也可能是一个名字。而守护这些东西,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初心,守护那些让我们成为“我们”的时光。

就像周大正最终改回了自己的名字,蝉老师一直保存着那些信件,周一亿默默守护着父亲的秘密——他们用自己的“守”,证明了有些美好,真的可以比时间更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