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久不见的女生,突然在微信发了条信息在朋友圈:“有谁愿意一起去看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我请”
一般女生想看电影,大多可能会希望别人请她看电影,而她,有点令人意外,简单直接明了,其实就是无非想看电影,想找一个伴罢了。
刚好我想去看这部电影,我直接留言给她,说我想去。
她很快愉快的回复了我,相约次日相见。
影后,我们相约吃午饭,我带了她去了一家日式料理店吃我推荐的寿司产品,午餐期间,相谈甚欢。
餐后我已经埋单,她有点愕然,说要将她那份钱给回我,基于我与她之间的点头之交,我明白她的心态。我说,你请我看电影,我请你吃日料,礼尚往来嘛。
她有点尴尬的笑笑,说这样真的不好意思。因为她知道一顿日料的价钱肯定是比看一场电影高出一些的,然而我心里十分明白,既然我能应约你这场电影,我也早预计好请你吃饭,如果仅仅奔着是“你请”的名义去看场电影,那我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去看场电影。
她说,其实她定早上的时间段看电影,第一主要是她真的很想看这部片,第二,因为她下午还要去上华尔街的英语课,所以时间都已经安排好了。我听了,更加欣赏这个女孩子,这说明她不想由于想看一场电影而将就其他人的时间或浪费时间,所以她情愿请别人一起看,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
不可否认,有时偶尔的这样的任性,是需要一定的金钱支撑的,但是正因为这样的勇气独立,所以不会计较这么点得失。
越是这样的女孩子,越不容易受到诱惑,这也许就是有些女孩子选择单身的原因,因为有太多男人以为可以自身提供的东西可以吸引她们,然而,大多东西其实她们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包括漂亮的衣服,奢侈的包包,国外的旅行,甚至有些经济实力更强的,可以独立买车买房,她们不需要等待男人来为她们完成这些。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种女孩肯定会十分拜金,然而实情是,她们所需要的一切,其实还是在她们能够负担起得范围,而非她们刻意的追求或者显摆,比如一个名牌的包包,一次精致的下午茶,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们所享受的一切,希望这个男人也有实力支撑或者能够理解而共享的,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对等与匹配。
换个角度来说,她们已经在物质的层面之外,还提出了新的需求层次。
她们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却又不肯放下自己对物质带来的幸福感。
女人对婚姻的追求,如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生存需求——价值认同——精神追求等层层进阶。
当一个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你与她谈独立,谈追求,谈精致,无异于对牛弹琴。
最近我一女性朋友闪婚了,主要原因是那个男人能够给予她物质上的无忧。
一切的婚姻都是有因果的,假如你不介意以物质为诱饵的婚姻,你吸引来的肯定只是尚在温饱层次挣扎的异性。
我那个女性朋友就是典型的还在为温饱问题挣扎的人群,她几乎天天挣扎在钱的边上,三句不到全是和钱有关的事儿,今天弟弟要借钱周转了,明天爸爸看病要用钱,连买件衣服也要思考再三,甚至有时连下个月的房租还需要顾虑的时候,哪有时间去谈所谓的爱情,她遇见的爱情无非就是用金钱来满足她各种需求,因为求温饱求生存已经成为了她的主基调,当有人愿意用金钱来做诱饵,那两人一定一拍即合。
每种做法背后总有一定的需求。
当生存已经不成为问题的时候,人就会开始往精神层面追求,比如匹配的价值观,爱的需求。当男人越来越有压力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庆幸,你的努力让你遇见的女孩子,你还可以给到她一种嫁给爱情的感觉,而非你的物质。你们之间除了物质,可能还需要相互的肯定与尊重,精神层面的交流,相互成长的空间。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邓超与杜鹃最终由初恋变成了前任,大多是因为两个人的需求层次不在同一个层面,即使挣扎、蓝瘦、香菇也无济于事,而邓超与张天爱之间的相遇爱慕,更多是因为张天爱刚刚大学毕业,她存在的世界还没有太多的外力打扰,她简单纯粹,追求还是精神式的爱情。
我们往往很矛盾,在学生时代,没有温饱的需求,我们向往纯粹的精神爱情,然而在出来工作后,由于社会的种种现实,开始寻求解决温饱方案,那些成功而有钱的男人就演变成了男神般的人物,当过了那些不需要为温饱而挣扎的年龄,我们开始寻求价值认同,精神同步。
也许我们最终追求的精神爱情,有些从校服变礼服能够实现;
也许,只能千帆过尽,却需要足够的运气才能遇到了。
但愿,我们遇见的爱情,不仅仅只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因为为了遇见你,我竟花光了所有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