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历,农历已是八月初六,再过一周又是中秋佳节。
中秋,又称月节,团圆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使得中秋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也许今日过中秋可能就是吃块月饼,赏个月亮,但当看到一轮圆月当空照的时刻,你我不管在天南还是海北,心里都会产生“低头思故乡”的默契,这是传统民族文化刻在华夏子女记忆中的印记,任时光荏苒、寒来暑往,亘古不变的是那“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亮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意义。《菜根谭》里曾说“物莫大于天地日月”,在古人的世界里除了天、地以外,最大的就是太阳和月亮。
从古至今,望月都是中秋的标准姿势。那轮明月总是能触发不少文人墨客的才思,他们望月怀远,以月寄情,围绕着思念团圆的美好愿景挥毫泼墨,书写笔下的浪漫诗句。
到了现代社会,或许少了这些浪漫诗篇,但那轮圆月从未停止寄托人们的“情”与“思”。每当月圆之夜,总会有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抬头望月,用片刻的静谧安抚躁动的心跳。
我也喜欢月亮,中秋节这一天也是一定要看一看这月亮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这轮月亮也是不一样的。
孩童时代,看月亮多是图个乐趣,是源于神话的魅力。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在很小的时候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
神话里,嫦娥被降蒙所逼,不得已吃下灵药,结果身体不由自主的向月亮奔去。这天刚好是八月十五,此后嫦娥的丈夫后羿每年八月十五都会在桂花树下设宴与嫦娥团聚。
神话总是给人无限遐想,中秋之夜的月亮特别明亮。所以,我总要看好久的月亮,寻找神话的影子。
其实,月亮上就是一些黑色影子,但在我眼里那就是月宫的一景。我那个长长的影子是桂花树,旁边小小的一块应该就是玉兔。至于嫦娥,肯定是太过思念丈夫,离开月宫去找后羿了。
这便是年少时对月亮的感情,虽然那时已经学了不少咏月的诗词,但从未离家的少年又怎能理解这种相思之情,直到自己上了大学。
因为开学已是九月,所以很快就到了中秋。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适应力很强的人,并没有离家求学而觉得不适。节日也是,与刚刚结识的室友一起去市区吃饭过节,共享月饼,闲话家常。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快乐美好,可当我仰头看天空,看到那轮圆月时,突然就有种酸涩在心里翻腾。虽然新认识的室友讲的故事很新鲜,新城市的食物也很美味。虽然表面上还是在快乐地笑着,可心里却一直在想着爸爸妈妈,想着妈妈做的饭菜。
也是当我异乡抬头仰望月亮时的那一刻,突然明白了诗仙的心境,什么是“举头望明月”,什么又是“低头思故乡”。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让你思念的真的只是故乡月亮吗?哪里又没有月亮呢?让你牵挂的不过是那永远称之为“家”的地方。
齐帆齐第6期的28天写作营第21篇,1105字,累计26671字(命题打卡: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