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用了两个早上,读完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读的很仔细,逐字推进,节奏缓慢,偶尔将自己想象成那个出海的老人。大概每位读者都有类似阅读习惯,代入式体验故事发生发展,起起伏伏。我也不例外,只是这次多了一个视角,在想象自己是老渔夫的同时,感受作者海明威如何将整个故事铺陈开来。
故事的经过并不复杂,在很多种场合我们早已熟悉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清楚的知道它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当我翻开书,用自己的眼睛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受,竟然是第一次。如果我是那位老人,84天没有打到一条像样的鱼一定会抓狂。打渔事关脸面,事关一世英名,84天打破了捕不到鱼的最差记录。于是,老人决定去往深海,到更远的海域碰碰运气。
老人独自扬帆出海。这一幕,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面对的是一只斑斓猛虎,老人遇到的是巨大的马林鱼。一个人一只虎,一个人一条鱼。在鱼上钓后的一瞬间,他们之间展开了无声的角逐。一个在船上,一个在水下,一根细细的鱼线将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任何一方选择放弃,都意味着失败的结局,老人与鱼经历了一天一夜的殊死较量。老人的手被鱼线勒的血肉模糊,筋疲力尽。只要他割断鱼线,放走大鱼,就能免于皮肉之苦。结局让我们记住了那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老人的坚持正源于此。他扛住了白天太阳的暴晒,扛住了夜晚海水的阴冷,扛住了身体极度的疲乏,扛住了饥饿、无助和大海的危机四伏。老人战胜了那条大鱼,却又遭遇一群饥肠辘辘的鲨鱼的攻击。最终,老人回到渔村,带回一条大鱼的白骨。
很多人眼里,老人什么也没有带回来,没有鱼,没有肉,是个徒劳的失败者。在另一些人的眼里,老人带回了一条大鱼,带回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带回了活着的自己,他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生活中,我们在意这条大鱼,也在意老人捕鱼的整个过程。这并非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这样的结局每天都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里再现和发生。
我们容易记住胜利者,习惯性的忽略失败者。正如打了一辈子渔的老渔夫,如果不曾被海明威写进小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人知道他的顽强。老人像世间每一个渺小的个体,而海就是变化万千的世界。
我们容易记住故事的结局,却很快忘记老人苦难的经历。几乎小说的四分之一篇幅都在描述老人内心丰富的世界。他孤零零坐在那个毫无遮拦的小船上,为打败那条大鱼,想到了上帝、想到了小男孩,想到了自己的身体,想到如何战胜水下的大鱼…..这一切,描述的无比细腻,无比真实。奇怪的是,老人这些复杂的心理,很难被我们记住和想起。一如朋友圈呈现的视频和美图,没有人在意图画里发生的一切,在意你经历怎样难忘的人生故事。人人都有许多这样的时刻,没有人见证你的努力与付出,没有人在意你的成长与进步,你还可能活在别人的猜忌和嘲笑里,你没有人可以倾诉,无从说起。因为每个人都在与大海搏斗,没有人有时间陪着你。
你可以去读《老人与海》,依然可以梦见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