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深入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政治路线的高度政治自觉,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果,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牢抓住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切实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落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是突出政治赋能。始终将思想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贯穿乡村干部、党员培训工作全过程,依托县乡党校主阵地,打造“线上+线下”共学的全覆盖、宽领域、数字化学习教育模式,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党校、“中心课堂”(农民夜校)等载体,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二是突出专业提能。始终把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作为培训的重点,积极探索“党建+活动”“党建+教育”“党建+服务”“党建+文化”模式,围绕培养创新型乡村干部的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施“燎原计划”,大力开展“点餐+派餐”式培训,针对基层干部岗位特点和自身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培养专业的优秀干部人才。三是突出党性修养。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定期组织村干部、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采取现场教学、观后述感、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强化感悟,接受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织密农村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全面振兴乡村振兴,就是要把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农村生产新领域、生活新去向,打造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动作用。切实抓好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等重点工作,实施“党建引领、增收致富”行动,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促产业兴旺等党建工作模式,增强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功能和带领群众致富实力。二是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本乡本土村党组织书记从“四老人员”子女、返乡大学生、复转军人、致富能人等优秀群体中择优储备,挑选有头脑、有见识、有本事、有产业、懂农业爱农村的乡土人才,培养成为村党组织书记。三是扎实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四个合格”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深化农村“五强五提升”组织振兴,社区“五个优化”服务提质,党员“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用心用力抓基层打基础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村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不住人心,一切都是空转。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一是推进党员联户。以创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四个合格”党员队伍为抓手,以完善党建小网格、兜底基层大民生为目标,扎实开展党员联系(中心)户工作,通过明确标准选好“户”、提升质效用好“户”、健全机制管好“户”,让党员联系(中心)户成为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连心桥,促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将参加或配合村级事务、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纳入积分制管理,进行量化考评,定期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将“村里事”变成“家家事”。二是打造“服务站”。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坚持基层阵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注重整合人员力量、整合职能分工、整合办公区域“三个整合”,科学设置村“一支部三中心”、社区“两中心一站”,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积极推行“1+4+N”模式打造“石榴籽服务站”,推行“接诉即办”“一岗通办”,提升服务群众质效。三是画好“同心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作用,把服务群众与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润心,通过举办群众技能大培训、法律大讲堂等,引导群众讲道德、守道德,提升群众素养,厚植道德底蕴。深入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积极推荐敬、孝、助、诚、勇等感人事迹,用榜样力量,影响带动党员干部群众。逐步完善村规民约,设立道德“红黑榜”,引导广大群众孝敬老人,礼让宽容,团结和睦,增强群众集体荣誉感,自觉参与乡村文明创建,用“德治”激发社会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