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简友写原生家庭的问题,我也有好多的感慨。
我的父母把我从小养大并让我上学,已是很不容易很不容易的事了,养育之恩今生报答不完。
这不代表我对他们没有看法,我的爸妈婚姻上门当户对,性格上也是般配的不得了,一样的粗枝大叶,一样的对小孩放任自流,散养放养,不闻不问,这决不是因为孩子多顾不过来,同样多地孩子同样多女儿和儿子,比如我姐夫的爸爸,每逢村里演电影,散场后回家一个一个地点点数。这在我们家从来没有的事,失踪三天未必被发现,比如姐夫在我们镇教学时每到星期天就回家,他爸爸不知街头张望多少回,有一次姐夫来我家住下了,当时,二哥正在上大学,假期过完,准备返校,早晨,天蒙蒙亮,自个儿起来,摸索点东西吃了,贼一样地走了,步行八里路去坐车,姐夫看到的这一幕,感觉是奇景。在他家肯定不这样。上高中时,女同学赵说,每到星期六她妈妈到村头望好几回,在我妈一次也不会,在她的意识里,该回就回了。顶多五六岁,妈妈正喂猪,因为天冷,猪食放大锅里温的,妈妈用个大猪食瓢一趟一趟送到猪栏里的猪槽里,我跟在妈妈身后说肚子疼,跟来跟去,妈妈根本不理我,兀自干她的活,或许在她看来,这不算什么病,一会就好了。隐约记着妈妈跟邻居说小米自从经常说肚子疼,从那一下撤了膘。管什么病,自己慢慢好呗!
感觉自己也有点感情淡漠不外露,大大咧咧的,从小的环境一定有烙印。但是,我怎么也不可能让一群孩子从小一个一个地围着个危险的井玩耍,转悠,文杰跟着我去浇麦子,机子安好后发现有问题,我要去修,一定把文杰也拉着捎走,决不敢把他一个人留在水库边。我再粗心,在厨房做一顿饭,要上堂屋把放在床上的孩子瞅个好几回。而且,我一直注重和孩子多交流,发现孩子的思想问题及时解决。从小,从没有体会过父亲的温暖,只有威严的家长作风,惟一的一次父爱的体会,隐约记得下雨后,河里发水了,跟着爸爸来到河边看水,爸爸给我洗胳膊洗腿,爸爸的大手很有劲,搓的生疼估计那时小于五岁。
我二哥其实应该是三哥,只是真正的二哥夭折了,很常见的普通的小病,发现晚了治晚了,耽误了,当时爷爷心疼的不得了,抱着不撒手,而我爸爸当时抱着我大哥不撒手,好象是俺有这个就行了。夭折的孩子,人们都包包扔了不埋的,叫野狗狼的叼去,怕他再来投生,妈妈特迷信,生了三哥,担心又是来投生的,养不活,就早早缝了个小袄预备着,谱气不小啊!愚昧迷信的娘啊!俺这本是九八五的料硬是白搭了!
尤其让我耿耿于怀的是过去的那件事,全家人的态度,有一个人问过怎么回事吗?有一个考虑过为我讨公道吗?有一个人安慰过一句吗?……不说这些了。
一个人跌倒了,可以爬起来,心头有伤也可以笑对生活,这需要有心人的父母,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何等重要。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想要的父母,我的要求不高,我不需要他们生活上的关注关心,我只要求他们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灵,理解他们,了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