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绾老师手写己心,或精致奢华,或朴素凝练,文字在淡妆浓抹中翩翩舞蹈,真性情便肆意激荡,一泻而出……
上周六晚八点,有幸与步绾老师结识于纸上电台《漫谈写作的灵感与灵性》。步绾老师以“唰唰唰、轰隆隆”的雨雷声开场,以“一个不肯安分做药师的中年妇女”开启自我经历的叙述,引领我们漫步于她的故事、小说、散文,随心切换,感知写作的灵感与灵性,更叹服于她的气定神闲、知性优雅——它凝练在经历的岁月,绽放在《探春》、《遇桃》、《女人依梅》里,信步而行,让我不由联想到了闲看庭前花开活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文字本无心。写者多是文字的搬运工。而若能让文字通灵,如精灵般时而欢脱跳跃,时而忧郁低沉,时而婉转流淌,时而直抒胸臆,时而随意率性,时而荡气回肠,时而清新脱俗,时而愤世嫉俗,那一定是写者注入了自己的灵魂。
文字本无心,写者赋其魂。
常言说,文如其人。那么,如何练就文字的灵性和灵感?我想,这大抵和写者修炼“三心”、“四力”、“三法”密不可分。那就听我细细说来。
(一)写者须有“三心”。
第一、赤子之心:对文字要爱得热烈且纯粹。这样才更容易专情。
热爱文字,热爱写作,将其内化为生命生活的一部分,如同呼吸般自然。步绾老师中国山水画式地表达,只一句“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便将内心春的神韵一一勾勒,堪为“神笔”。细究下,准确传神地表达背后不正是对文字的赤诚之爱吗?无关名利,甚至于无关他人,只关乎自己的内心,热爱快乐就好。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不爱便不写”的最好解释了。现在是个浮躁的年代,如赤子般的纯真之心是一种绝对稀缺资源,拥有它不一定为你带来名利,但能为你带来快乐,写作也是如此。
赤子之心,涓涓深情,快哉乐哉!
第二、敬畏之心:对文字要心怀敬畏,敬畏每个文字的生命内涵,如同敬畏每一个生灵。
正如步绾老师所说“文字是精灵,当你懂得它,爱惜它,就被赋予了灵性,有幸与之共舞。精灵是有翅膀的,不能黏附过多,太沉重会飞不起来。”我思维跳跃,常常使用散短句,也常会造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字组合,但断不敢去胡乱堆砌文字的。如我在《化危为机,撬动梦想》中开篇就写到“危机,是危,又何尝不是机呢?若能化危为机,也便能撬动我们的蜕变成长,成就我们的梦想。当然,这需要智慧、勇气和魄力……”,论起出处,自然是辩证法中矛盾转化思想的再现。
每一个文字都值得敬畏。因为每个文字都将注入灵魂。
第三、工匠之心:对文字要专注,专注于反复推敲、润色,以达文字形神的统一。
反复推敲求一词句是一种心情的豁然开朗,是一种对文字的醍醐灌顶,更是一种对自我执着的感动。正如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文字、文章不可有匠气,因为匠气会使文字程序化、僵硬化,缺乏灵动和灵性。但匠心是断不可少的,它会使文字过滤掉躁气和杂质,从而愈发纯净、轻盈、饱满。
匠心独具的写者笔下的文字也必将是流畅、饱满、圆润且充满灵性的,只因用心。
(二)写者须具“四力”。
第一、洞察力: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社会历史、世事人性是每个写者的活水源泉,洞察社会历史、洞察世事人性。我素来是反对无病呻吟、标题党和词句素材胡乱堆砌型的,既是对文字和写作的亵渎,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步绾老师的小说《女人依梅》取材于生活,洞察了人性,细腻的心理描写将人性展露无遗。我的《生日畅想曲》以时间为轴,亲情友情师生情为主题,走过生命的春秋冬夏,体验生日的千姿百态。
如果你有独特视角,那你的文章也必将与众不同。
第二、思考力:思考是认知的提升、心智的成熟,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过滤繁杂的过程,是沉淀感性、嵌入灵魂的过程。
勤于思考和反思,才会给文字注入真正的神,使文字达到形神统一。深度地思考是将洞察到的内容进行沉淀过滤,去浮躁之风、腐朽之气、市侩之息。真正的写者以思和反思为文字插上飞翔的翅膀,引领人们飞向心之所向……
作为一名教师,每日混迹于学生当中,平常而琐细,对学生作业质量的思考我写出了《您的作业里藏着你的未来》;对于考后学生状态的反思,我写出了《你可以不优秀,但必须努力优秀》;对于学生的心理困惑捕捉思考而写文《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凡此种种,我的文章在同行和学生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共鸣与我的思考力不无关系。
“洞察”与“得到”只差了一个思和反思的距离。
第三、表达力:遣词造句,以准确流畅表达出写者的思想是很劳心费神的事,需要选取、组合、创造文字词汇,达到传神表达就更为不易了。
词句表达得准确、流畅、传神,除了对文字本身的积累理解运用外,还有对写者自身的文字表达有很的要求。我常常有表达的欲望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句,那时的我是无助的、倍感悲哀的,即便偶尔写出来也是感觉语句苍白无力,整个人的心情是灰蒙蒙的。这时我通常用的方法是说出来,说的时候进行录音,之后后再转化成文字加以推敲润色,整个过程虽耗时长些,但心情是极好的,因为我在表达中升华了思想。
我在《话十五,忆乡情》中写到,“在儿时的我看来,年就像大家闺秀,庄重典雅;而十五则是小家碧玉,万种风情。”此一句便将我带入对十五的追忆之中,情感也更加饱满。
“形似”到“神似”也许缺的只是一个表达。
第四、践行力:既有对生活的践行,更有对文字思考表达的践行。
而经历和历练对于写者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经历这种事是不可复制的,但多经历,多历练,总能为写者提供创作的素材,提升写者的认知。写者写自己擅长的就是这个道理。跨界能拓宽认知,但也有风险,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整成了不伦不类。
对文字思考表达的践行需要写者在初期坚持写下去,只要自己开心就好,当你写上五万字、十万字,也许就生出了第六感、第七感……
坚持写作,如果你爱,无关西东。
(三)写者须练“三法”。
第一、终身学习。
在学习能力上,我们可以俯身向我们的孩子学习。What?是的,你没听错。
老子所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确,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成人很难做到专注和全力以赴。成年后,我们往往裹挟太多世俗的东西在负重前行,脚步自然轻盈不得。成长是将一个人的万种可能向着环境方向收敛给予我们经验,经验对于这些而言自然是需要的,但经验是需要占用内存的,而相对于更为靠谱的则是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开展计划性阅读,不断输入,提高认知,储蓄“灵感”。
第二、刻意练习。
正如步绾老师所说:所谓的“神”,只是比你我多一点天赋,多一点自律,多一点勤奋,你要愿意也可以做到,除了天赋。
说到天赋,我想引用科比的一句话“你看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我经常看。”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这就要经过专注地刻意练习,用对方法,一万小时,我们也可以做到。
第三、复盘总结。
复盘本是下棋的一种方法。重新来过,在践行中总结提升,避免失误,最终取得更大的成功。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写者来说,我们同样需要。
复盘中我们能查找不足,然后再发力,必然能做到准、猛、狠。精准的目标、聚焦式地暴发、恰当的力度,你不成功也许都很难。
让我们把“今日,你复盘了吗?”作为文友间的问候,慢慢长成为习惯。
文字本无心,写者赋其魂。你轻盈,她便悦动;你正直,她便浩然;你婉转,她便倏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