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书?
有这样一段话是说“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开始于他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有人说话让人如沐春风,有人一开口就让人添堵、心生不快。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一句无心的话,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其实这段话表面是在说要学会换位思考,而其本质也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给你带来自信,让你拥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同时让我们谦虚,认同他人,理解他人;而不读书,则会没有学识,说起话来比较粗俗,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这就读书和不读书是有区别的。
为什么要读书?从我自身来说,我曾经不是一个很喜欢看书的人,觉得读书很无趣,做点其他的事情不好吗?去爬山、去徒步、去参加各种社交。。。。然而在18年9月份的时候让我在思想上发生了改变;那时候我独自一个人去重庆旅游在旅店结识了几位来自上海、新疆的朋友和他们攀谈起来,几位旅伴给我的感觉知道的东西很多,他们讲的一些故事,例如杨绛钱学森、林徽因与梁思成、三毛等等都是我没有接触过、不了解的;同时他们谈论的其他话题,我也是无法融入进去,是自己不知道的;
后来回到屋子里,厚着脸皮问了其中一位舍友:
我说:“你们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呀?很多东西我都不知道”;
舍友告诉我说:“看名人传记、看各种各样的书,就可以啦,你是不是看的太少啦!”
我尴尬的笑着说:“是的,我不喜欢看书”
旅伴说:“多看看就好了,有没有读书是骗不了人。”
旅伴所说的“你是不是看的太少啦、有没有读书是骗不了人”,简单的两句话却刺痛了我,让我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下载了一个读书app,每十天听读一篇一本书,有时候听读到不错的书籍,我会去看原著、看改编的电影,会写观后感,加深自己印象。反复写了几次观后感,发现我自己喜欢上了写作,可是写作基础需要有素材,素材的来源就是要读书;为了读书我一次性买了100本书,从19年1月份至今我已经读了有50本书,书量虽然不多,但是却让我的生活很充实,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读书,让我懂的更多,同时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的多样化,也学会换位思考。
分享一下我之前的读书技巧,主要是有3点:
第一点:听读,我比较喜欢读名人传记,会在读书app中选择各类的人物传记来听读,例如《居里夫人》、《乔布斯传》等
第二点:记录不理解、不明白的章节,读书app中很多故事情节会被省略,听起来有时会模棱两可、这时我就会记下来,将书买回去阅读不懂的章节,加深自己的印象;
第三点:摘抄经典语句,名人都会留下一些经典语句,我也会摘抄下来写在特定的本子上,后期写文章或是心情不好时就翻看一下,以达到疏解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我读书的小技巧,是不是和胡老师教的拆文很类似呀,和胡老师学习拆文之后,发现自己的技巧与胡老师所教略有相似,这样看来自己也是比较适合读书的,心里给自己大大的赞。
其实有朋友也说过我读书有什么用,又不能让你结交人脉找到合作伙伴,在我看来不是的;我可以没那么成功,但我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努力,内心丰盈、快乐的人。恰恰是读书让我感受到的。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是两个层次。与成功无关,但与气质、谈吐、修养、学识、心境有关。也许看了一辈子的书没有挣到多少物质的回报,至少让内心丰富了。
就像古人所说:“衡量成功,并不是只有金钱和权利,还应该有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