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搪塞(Karpman,1949)
有意识地撒谎。这种很普遍的防御机制经常被心理健康从业者所低估。撒谎是那些重罪犯的特点,而且习惯上还伴随有投射性指责(5)和合理化(42)。此外,我们也惯常在性潜伏期前的儿童、在青少年和在难堪的成年人身上看到防御性的撒谎。一些社交性的小谎话(例如,“抱歉我们不能组织这个派对,我们无法找到一个保姆”)常常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且甚至被用来教育孩子以便保护他们不受社会的排斥。如果人们在社交方面都表达他们“真实的感受”(即他们的消极想法和意见),他们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自恋受损(冒犯)。换句话说,撒谎可以是一种高度的病态也可以是一种“正常”(适应的)防御,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其作品《厌世者》](The Misanthrope)中,嘲弄了这种区别。就在弗林特声明你应该有礼貌地对待那些对你客气的人之后,他的朋友阿尔切斯特就争论道:……我谢绝这种过于殷勤而不作任何分辨的好意……把所有人都视为朋友的人绝非我的朋友。”(莫里哀,1992,第2页)弗林特回应道:“……但是当你生活在一个社会里,作为一般的惯例需要最好就是表现出礼貌。”阿尔切斯特强烈地反驳道:“……我们的感受永远不应该隐藏在那些徒劳的恭维底下。”弗林特于是教训他:“有很多地方那些真诚的坦白将会变得荒谬,甚至不会被允许……隐藏你真实的感受是一种明智之举。向成千上万的人说出你对他们的所有看法,这样的举动合适且考虑周到吗?而且当你碰到你讨厌或不喜欢的人,你会告诉他你真实的想法吗?”阿尔切斯特回答道:“是的!”(莫里哀,1994,第2页)。
有时候那些撒谎的人体验不到实质上的羞愧感或内疚感(超我的功能)。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他们通常是无法治疗的。然而,对于那些有超我功能的人,搪塞可以是对抗超我焦虑的一种防御并且可以被解释。超我的扭曲可以因此被纠正。
有一回我面质了一个我正在评估的10岁小男孩,我告诉他我知道他在撒谎说自己在学校表现良好(他离婚了的妈妈已经另外告知了我)。他笑了,承认自己被我“速住了”,并且供认自己就像父亲一样,原来他的父亲因为犯有白领冒名罪而被关在监狱里。在我的帮助下,这个小男孩进一步明白到,他的撒谎一一跟他对父亲的认同有关——是保护他以免他因为被“抛弃”而对自己父亲感到丧失和愤怒。换句话说,他并没有去面对自己对父亲的愤怒,因为父亲的违法行径把父亲从自己身边带走了。反而是,他认同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变成一个撤谎者。
21.凝缩
你毫无逻辑地把完全不同的想法、影象、客体表征,或者相近的或象征性的心理功能等联系在一块儿。V先生看见一辆凌志汽车停放在他的治疗师的停车位上,并猜想这辆车是属于他的治疗师的。当他看见治疗师时,V先生说:“我喜欢你的车。就是那辆凌志汽车,是吗?”
这就是一种凝缩。V先生认为治疗师是富裕的,这是因为他的一种负性的(敌意的)对父亲的移情(79)(V先生的父亲很贪婪)。V先生也相信拥有凌志汽车的人肯定是富裕的,因为一辆新的凌志汽车价钱昂贵。然后,他把这两种观点联系在一起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这辆车是属于治疗师的。V先生面对这件事时除了用到凝缩,还用了社会化(46)(对汽车的讨论)和反向形成(11)(对关于车的态度是友好的而非进行比较的),以便保护自己避免察觉到他对治疗师的负性移情(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