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了个杯子,有点漏水,今天去超市换,正好碰到一个看起来像学生的比较腼腆的女生在找老板娘换钱,想用微信支付的方式换100块钱的现金。令我惊异的是,老板娘竟然要收一块钱的手续费,那个女生最后被迫答应了。我心想,生意都做到这种地步了也是奇葩,我当时摸摸口袋,可惜没有一百块钱现金,要不然说什么也要把老板娘的这桩生意搅黄。
等轮到我的时候,我就打算把杯子给退了,反正质量不是很好。这老板娘又说话了,说杯子卖了不管退只管换,而且他老公也在旁边帮腔,说得理直气壮。我的内心暗自窃喜,正愁心里的郁闷无处发泄呢,反正我的杯子就非退不可了,今天就看谁能扛得过谁!随后便和他俩理论起来了,然后情绪逐渐高涨,是不是用上点可怜的消法知识,在双方大战N个回合后,敌方终于萌生退意,结果乖乖的把钱退给了我。于是便怀着胜利的喜悦走出了店门,总算扬眉吐气了一番,就见不得这种人赚钱。
为什么说是扬眉吐气呢?因为我这两天刚租房,买了很多东西,所以跟商人打交道的次数多了些,有些还可以,比较机灵,比较善良,但是还有一些服务态度特别差。有句话不是说嘛“顾客就是上帝”,可他们完全不把我当上帝看待,甚至把我儿子,甚至当傻子,各种甩脸子,各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欺骗。我的内心真的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可是最终都选择了偃旗息鼓,忍气吞声。
前几天看了一遍由陈宝国主演的《茶馆》,对剧中王利发这个角色有很深的感触,这不仅得益于陈老师高超精湛、炉火纯青的演技,更得益于老舍先生对旧社会商人入木三分的刻画。其实一开始我对王利发这个人物不是很喜欢,作为茶馆新掌柜的王利发,表现得年轻有为、精于算计,甚至有时候不近人情,一副表面奸商的模样。随着剧情的推演,我首先开始喜欢他的是他的智商,能把唐铁嘴、刘麻子这种整天在四九城靠嘴吃饭的江湖骗子耍的团团转,甚至连秦仲义这样的充满实业救国理想的工厂老板也被他绕着鼻子走。还有一点,就是他对每一位主顾都能左右逢源,说些讨巧的话。后来看他对寡妇的态度,还有对常四爷和松二爷以及他们家人的言行,以及再后来对于大学生亲人般的爱护和帮助,我才从心底里深深的敬佩这位申明大义的老掌柜。最后亲自一把大火,和它的百年裕泰茶馆一起火葬,看完内心也是无比的悲凉。这部剧里刻画的主要几个商人,比如王利发,秦仲义,他们不仅赚钱,心中更藏有大义,他们都有自己的德行。即使在那么黑暗的吃人社会里,也能够不改初衷,尽管结局是悲惨的,两个商人一生的努力和梦想都付诸东流,但他们的人格却格外感人。
其实对商人这个职业我是很尊敬的,从前是,现在也是。可是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没有底线的,没有职业操守的的“奸商”呢?我觉得问题不是出在“商”字上,而是出在“人”字上。商人商人,一旦与人沾边,便会与各种欲望紧密交织,所以变得复杂,变得上下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