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班回家,在小区遇到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子,听妈妈说的话就很容易知道发生了什么。
妈妈大声呵斥自己的孩子:都给你说了多少次了,你还是不听,上次你是不是把你的玩具车落在这里了,都让别人偷走了,你说你怎么玩,你说你怎么还是不长记性呢,这次呢,这次你又把好吃的零食落在那个地方了,是不是没有的吃了,怎么办呀,你不吃了呗。
全程就听见这位年轻的妈妈在大声训斥自己的孩子,也不顾周围的路人,都是一个小区的,我心想,不是好看不好看,孩子的心理得要承受多大的上伤害呢,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呀,而且看情况孩子已经知道错误了,有心想提示一下,但奈何妈妈一直顾着训斥孩子,压根没有注意到我对她们的微笑,弄得我也不知如何是好,毕竟我是第一次见这对母子。
后来我们又一同等电梯,是一个单元楼上的,她们住在我家的楼上层。
等电梯的功夫,妈妈也没有让自己闲着,反复刚才的话说了三四遍,孩子唯唯诺诺的往她身上靠拢,她都用手挡开,不让孩子抱着自己,孩子说自己饿了,她又回答道,别给我提饿,你饿了今天也不能给我吃东西,就饿着吧,好吃的都让你弄丢了之类的话,一直到我下电梯她都在重复,也没有关注孩子那委屈的脸蛋。
其实,在她训斥孩子的时候,我就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上说,做父母的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训斥责骂孩子,因为在孩子矮小的视角向上望去,看到的是爸妈的因愤怒而扭曲变形的面部表情,很是恐怖。不光语言上,还在视觉上给孩子留在不可磨灭的恶劣印象。
于是从那开始即是我的儿子犯了错误我都会蹲下来跟他讲道理,实在气的不行的时候也会提高声音,但是往往是后悔的,所以尽量不要高分贝的去责怪自己的孩子。
男孩丢失了心爱的玩具车,爱吃的零食,最难过的应该是他了,而在妈妈的责备下他都忘记了难过,只剩下对妈妈的害怕了,难道妈妈教给他的不应该是以后守护住自己的心爱之物吗?而不是让他认为丢了东西妈妈会责怪他。而这个男孩以后估计还会丢东西,而他丢了东西的感受会是怎么办妈妈会不会责骂他呀,而不是首先想到的心爱的东西丢了好难受以后要守护好自己的东西不能再弄丢了。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不知道,无形中伤害自己孩子最深的就是自己。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不是说说就可以,而是发生事情的同时,第一反应就是如果我是孩子的时候,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办,或者你可以询问自己的孩子,丢失了心爱的东西他应该怎么办。这样的效果可能比你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告诉他要长记性,要不然就会没有东西吃没有玩具玩来的更是深刻。
所以有时候呀,做爸妈的换种方式孩子会更容易接受,我们总是这样,强调了没有用的,而忽视了最应该教育孩子的。
不要责骂和语言攻击自己的孩子,谁都不想生活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只图自己情绪的发泄忽略了孩子的心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