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是一名PHP工程师,我在第一家公司时的同事。工作这几年每到一家公司我都会认识一些新的同事,每一家公司都会以同事建立一个交友圈。我离开第一家公司也有五年多的时间,很多同事已经不怎么联系了,但是我跟季明关系维护的还不错,偶尔聊聊彼此的近况。
季明的上一家公司倒闭了,无奈他又要换工作,如果说工作的头几年觉得换一份工作,加入一家新公司还有一些期待,有一些新鲜感的话,从去年开始季明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他特别希望找一家稳定的公司,倒不是公司规模有多大,而是一定要有稳定的现金流或者说拿到了投资,季明清楚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呆一辈子。他心中有个标准,如果一家公司能让他呆到两年以上就好,他觉得两年是个合适的时间点,如果离职了以后找工作简历也不会太难看。
可惜最近的这份工作让季明失望了,他只在这家公司呆了1年2个月,公司就因为资金问题把研发部全部裁了。更让季明不满的是公司并没有给他任何赔偿,季明是典型的山东人的性格,踏实、肯干、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他对公司还是有一定归属感的,虽然公司的产品用户量不是很大,但是在行业内的口碑不错,包括季明的朋友都会夸赞他们公司的产品,这给了他一定的成就感,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可是这种成就感相比较公司没有支付赔偿显得那么的无力,无法平复掉他对公司的不满。
其实我觉得现在互联网的从业者中能有季明这样的心态已经非常不错了,他并不浮躁,虽然他的工资只相当于行业平均薪水,但他说即使公司两年内不加工资他也不会离开。总的来说他在公司做的还是蛮开心的,跟同事们相处的也挺愉快。我想这跟他的工作年限是有关系的,6年工作经验也算职场老人了,考虑问题比较成熟,不会像很多新人,找工作最大的标准就是薪水的高低。
失业后,季明没有给自己放假,而是立马开始了找工作,至于原因一个字“穷”。前天他找我聊,说已经找到了新工作,虽然薪水比之前还要低一点,但是对这份新工作却很满意。因为这个公司是国企,背景很雄厚,这样就不用担心公司倒闭,拖欠薪水了。
季明曾经呆过的一家公司被拖欠了一个月薪水,虽然他申请了劳动仲裁,但是由于公司已经倒闭,老板人也找不着了,所以最后钱还是没要回来。
相比较入行的头几年季明对互联网行业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准确的说是由喜爱变为讨厌。跟很多人一样,初期入行季明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充满了理想主义,希望做出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我一直觉得对行业资讯的关注,对互联网话题感兴趣的大多是做产品和运营的人,季明是属于技术中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的,谈起互联网来津津有道。
也可能是因为季明一直都没有去过大的互联网公司,所以对互联网公司有一些偏见。在他看来互联网公司不再是理想的代表,互联网行业的人也并不单纯。
有次在饭桌上一位朋友的朋友说起他们公司的一个事,朋友说他们公司有次组织拔河活动,有个同事中途去休息,因为这个同事平时很健康,也并没有长期用药或治疗的情况,所以同事们也就没在意,但是等到活动结束大家去休息室找他才发现这个同事去世了,检查结果是心梗。公司赔偿了这个同事206万,基于同事家里的情况(老婆没工作,两个孩子,不是北京人,一直租房),公司又加了20万,号召全公司捐款募集了18万,总共加起来有将近250万。
这件事对季明来说挺触动的,倒不是说他对这个人的离开感到多惋惜,而是他在想如果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公司或许连20万都拿不出来。因为他知道公司一年的利润都没有200万,之前获得的投资也只有1000万人民币。而在互联网行业中像他们公司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
季明不再相信老板口中的理想和情怀,他意识到对某些老板来说理想和情怀只是骗取员工的说辞。对公司不给赔偿这事,他一直耿耿于怀,他始终认为这笔赔偿金老板是能拿出来的。他的分析了两点原因,第一是公司的技术人员不多,算起来赔偿金额都不会超过15万;第二是或许公司的资金非常紧张,投资人的钱花完了,但是老板的另一家公司每年净利润有3000多万(老板曾经亲口跟他说的),而且那个公司老板是绝对大股东,他猜测老板个人是有钱的,只是不想自掏腰包。雪上加霜的是离职前的散伙饭上老板一直在诉苦,讲述自己的不易,对于不给赔偿感到抱歉,希望大家理解等等。
老板的诉苦并没有得到季明的理解,反倒是他有些瞧不起这个人,因为在他看来老板在北京有两套房产,即便这个公司倒闭了靠着另一个公司的收入日子也可以过的很好。况且公司的好坏也应该是老板承担的,假设有一天公司上市了,那最大的赢家也是老板,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赚的还是死工资。
这次之所以选择国企,也是因为经过了一次欠薪,一次没有赔偿,他已经很不愿意再遇到这种问题。
季明跟我说了两个他感受到的互联网公司的现象。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制度建设都是不完善的。一些小公司完全是老板的一言堂,没有制度可言,当然在某些时候老板的政策对员工也是有利的。但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而且如果制度不完善在某些事情上处理不好会很容易造成误解。
之前工作经历中有的领导的管理能力季明是表示怀疑的,拿他的原话说是压根没有管理能力,只是专业能力比较强。不过他也能够理解,因为主管跟他们一样也要做代码的基础编写工作,每天也很忙,在团队管理上分不出精力,再者公司也没有培训体系。主管所作的工作主要就是部门的招聘,部门人员工作的分配。可能也因为部门人不多,只有2、3个人,所以一个部门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还是挺和谐的。
季明说的这两点倒是提醒了我,他所说的这两个现象很有代表性,是有一定普遍性的。可能也是因为这两年互联网发展的太快,很多公司忽略了公司的内部建设,从这方面来看某些互联网公司相比较大型的国企确实不够正规。
当然国企也不是那么完美的,对于国企的弊端季明也能想得到。但是比较而言,国企的优势更是他在乎的。工作这几年每次他都是因为稍有不满就跳槽,每家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这次他也打算在这公司长期干下去,他也期望有职位上的提升,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希望过几年熬成部门主管。
对于他这次选择的正确性我不好评判,虽然我觉得他对互联网公司的看法有一些极端了,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也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