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因父亲的病情,常常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虽然感觉疲惫不堪,但这期间看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常常刷新我对人生,对未来,对生活的看法。让我们在医院这个倍感压抑的环境中感受到心灵的激荡和震撼。
第一位老人是同病房的一位七十多岁的伯伯。刚见到他的第一天,发现他从早到晚抱着一个平板看电视,也不和其他人闲聊。他的女儿是医院心内科的医生,工作繁忙。想着他是因为孩子们没时间陪他,看电视剧排遣寂寞的。一次护士来给他扎针的时候,惊奇地说:“爷爷,你也在看《民法》这本书呀?内容很难吧!您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吗?”“不是,我是剧团退休的。”这时,我才注意到老人的床头放了一本《民权法》,已经读了一半。在老人的讲述中我们才了解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干过教师,下过煤矿,进过剧团。退休后自学法律知识,经常帮人调节纠纷。更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是老人已经写了六部电视剧剧本。其中一本被人看中,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估计已经开拍了。老人说:“你们不要看我整天看电视,实际上我是在揣摩剧中的人物语言,情节。还经常看一些法律讲座,丰富知识。”听了老人的话,我被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缺少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康震点评《陋室铭》时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这句话用在这位不断学习的老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还有一位是对门病房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生病的是他的老伴,老人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儿女们也不常见。雇了一个护工照顾病人。可能是长期生病的原因,老人脾气暴躁,不分白天黑夜的抱怨,骂人。她八十多岁的老伴,每天六点准时把饭送到病房,然后站在妻子的病床前,给她抻抻床单,拉拉被罩给她盖好,不停的拉着她的手哄她,安慰她,劝她吃饭。半天的时间,在生病妻子的骂声中,老人在病床前左右忙碌,没有一分钟的时间能坐下休息。想到我们平时连上两节课,就想赶快坐下休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病床前忙碌半天,可想而知他累不累。可面对倍受病痛折磨,陪伴一生的爱人,那点劳累在他心里可能不算什么。他佝偻的背影,让我们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感受到了平凡的爱和温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莫过于此。
著名作家顾城说过: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句话用在这两位老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董卿在《朗读者》的开场白中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生活中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有柴米油盐的温情;有荡气回肠的深情,也有深埋心底的亲情。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