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篇陈文茜的访谈,她说,女人一定要向男人学习,把自己的世界活得很大很大,取得成功后更要学会忘记成功,把快乐活得很小很小。她说:“我从成名那天开始,就一定要让自己学习当个平凡人。我星期六去菜场买菜,我的装扮,我的态度,也没有让别人觉得像个明星,到后来别人就习惯了,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一个真正的明星,却把快乐的起点摆得很低,逛个街买次菜,插盆花弄根草,喝杯茶看场电影都能乐得笑出声,这样的快乐遍地都有,还怕难找吗?这样的开心俯拾皆是,还怕自己高兴不起来吗?
在大世界里发现某种小确幸并不困难,陈文茜于是成为豁达开心的女人。
把自己的世界和视野扩大再扩大,丰富再丰富,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很多的值得我们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完善。
比如,尽管少年时代我们用了大量时间读书,但绝不代表以后的光阴不需要阅读和进步;尽管在青春期我们常常思考自己是谁,未来要过怎样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而立之后就不再需要向自己提问,随便跟着日子往前滑着走;尽管在成年初期我们沉浸在某场心驰神往的爱情中,并因此走向婚姻,但并不代表往后的时间里不需要爱和沟通。
女人在任何年龄段,在爱情、工作、家庭之外,依旧能够坚持对社会的了解、对友情的培育、对自我的探寻和对思考的要求,她的世界就会因为丰盈而有趣得多。
我曾经问过一位喜欢跑马拉松的姑娘,这么枯燥的运动为什么让她乐此不疲。她说:因为要学会一个人的快乐。
她羽毛球打得不错,马拉松和瑜伽段位更高,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拍档陪她打球,她就独自穿上跑鞋,或者拿出地垫,安静地奔跑和舒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热闹的生活必须留住很多人,安宁的世界却只需要一个人平静的内心,靠别人给的欢腾,和自己源于内心的喜悦,前者要看他人的脸色和意愿,后者却在自身能力许可之内,这样的快乐,或许得来更简单。
而每一个快乐的成年人,不是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比其他人多,而是懂得自我调节,降低快乐的门槛,降低别人配合的难度。
长久不快乐,人的“快乐基因”会逐渐消失,不自觉嘴角下垂眉间纹深邃,长出苦大仇深的样子,而这副面孔又会吓退很多原本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人,恶性循环之后,我们就成为一座不开心的孤岛。
不要成为生活中那个难以取悦的人。
临别,我亲爱的读者打算路过街角的时候买束花,再带点牛角包做明天的早餐,儿子周一的校服也要整整齐齐叠好放在床头。
摘自:《先谋生,再谋爱》 — 李筱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