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画的作者是元朝人黄公望。他是常熟人,45岁,当了一名书吏,他的上司掠夺田产逼死九条人命,把他也抓了,出狱时候,他已经50岁。你看,这场官司闹得,当时没有律师为他辩护。
动车卧铺车厢,对面是位长者,已经退休,大约65岁。
早上,车子快到了珠海,车子是由北京始发。
长者说,去年在中山过冬,今年到珠海。
亦爸说,自己换了一份工作,闺女从北京到珠海上学。长者很诧异,觉得这种变动太大。
周末到珠海陪闺女,闺女的名字叫亦。
亦曾经说过,同学说她是留守儿童。亦对同学说,她不是留守儿童,爸妈周末会来看她。
周六早上见到了亦,一晃到了周日下午五点,亦该返校了。
滴滴快车到了珠海学校门口,亦下了车。
亦背着书包,拿着一个黑色的方形布袋。
那天在北京,房子的客厅门口,放着一个快递包裹。亦妈问:这是你的快递吧,还没打开。这房子是亦姥姥的,姥姥在珠海的房子里陪着亦。珠海的房子是租来的。亦住校,周末才回租住的房子。
亦爸说:是亦的啊!要是我的话,我早打开了。
亦妈打开了包裹,是亦的马克笔。马克笔,英文是Maker Pen,又叫记号笔,是一种绘画或者书写的彩色笔。辅导班的老师,或者销售团队的负责人,会在白板上,用马克笔涂涂画画,指点江山。用胶条把纸箱子封好后,也可以用马克笔在纸箱子上重重地潇洒地写上:藏书007。亦会用马克笔干什么呢?绘画的时候,该用得上。
这是亦双十一买的,收货地址是北京,让到珠海的时候,帮她带过来。
要是亦妈没有打开那个快递,估计到了珠海,亦该伤心了,会抱怨不上心的爸妈,再哭上一鼻子。
那天在珠海,看到亦在卧室里蹲着,用纸巾擦着黑色外观的马克笔,蛮仔细的。
亦爱画画,那天早餐,她说没准她以后会成为大画家,亦爸笑了,说你最近也没经常画画啊,会成为大画家吗?
亦说,那不一定啊。
亦妈说,画吧,成为画家多好啊,到时候画的画,送给我们一些,大画家的画,那是巨大的财富啊。
最近,网上流传牛皮明明的《富春山居图: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明末,收藏家吴洪裕死前,让家人把一幅画给烧了,侄子赶到,在火盆里夺出,画成了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画的作者是元朝人黄公望。
他是常熟人,45岁,当了一名书吏,他的上司掠夺田产逼死九条人命,把他也抓了,出狱时候,他已经50岁。
你看,这场官司闹得,当时没有律师为他辩护。
他去找王蒙学画画,王蒙是赵孟頫(同“俯”)的外甥。黄公望每天就坐在上石头上,盯着对面的山看,一看几小时。80岁那年,他开始正式画《富川山居图》,84岁画成了,后世将其纳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亦几年前,以石头为纸,画过心形,颜色鲜艳,形状可喜。这是一块从池州仙寓山的山涧里捡回来的石头。
1938年,《剩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1948年,《无用师卷》到达台湾。
2011年6月1日,两截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逢,“山水合璧”,这是在一次展览上。
网上还流传齐白石的故事,学画也很晚,齐白石是早期的“北漂”。
亦画了很多画,得过海淀区小学生年级比赛的二等奖。有一天,她从画室出来,大手牵着小手,她对爸爸说:哪怕是累死、渴死、饿死,也要画画!这句话把亦爸震惊了,如果她这么爱画画,这个社会也不会把她累死和饿死的。
亦拿出了进门卡,刷了一下,一起进了校园,校园里绿色更加青翠。
亦爸说,我发现你一到校园,就喜欢背上东西。她笑了笑。
很多回,送她上学,先打开门,她总是埋怨:爸爸,帮我背书包、拉箱子,她啥也不拿,空着手。
亦拿出一串钥匙,递过来,说:给你吧,黄色的钥匙你别扔啊,这是北京咱们房子的钥匙,虽说房子租出去了,锁也换了。
这一串,除了这黄色的钥匙,还有珠海租住的小区的门卡,还有珠海房子的钥匙。
那天,问她,我们要搬到别的小区去,你舍得吗?
亦说,没关系的。
亦爸说,这房子不是有你的记忆吗?
亦说,北京的房子有十几年的记忆,你不要卖了啊,珠海房子没关系,是租的别人家的房子。
珠海租住的房子,租期快到了,前段时间珠海台风,卧室的防水不够好,台风带来的大雨渗到卧室地板上,地板发霉。亦爸这次来,就是为了租新的房子。
北京的房子很小,70多平米,在五楼,窗户朝东,东边还有一栋楼,挡住了光线。每天上午九十点,如果有太阳,会有一个多小时的阳光照进来。
东边那栋楼,再往东,是地铁,每天地铁列车呼啸而过,有一些噪音。不过,晚上十点以后,就没有车子通过了。
亦有自己的卧室,放着一张来自宜家的铁艺床。紧靠床的墙上,是她贴上去的画儿,画儿是买的,有鸟儿,有星星,晚上星星还能发出微光。墙刷的是蓝色的。
很早就让亦独自睡了。睡前,她常常要求讲故事,亦爸就编些故事,照例是公主的故事,来自她的童话书,歪曲一些情节。讲完了一个,她又让讲。哪里受得了啊。她让爸爸握着她的手,有时漫天聊上几句。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放IPad里面的故事让她听。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亦爸偶尔和他自己的爸爸睡一起,爸爸让讲三国的故事,搜肠刮肚,讲了几次。亦爸的外公是说书的,可惜没有得到这份遗传。
亦的书桌,很乱啊,有次因此生气,亦爸扔她的东西,她飙泪了。
亦有优点,会安装家具,从宜家买的小家具小用具,都让她安装,她琢磨琢磨,看说明书,最终都能安装得很好。
在北京的时候,有一次走在楼下,亦叮嘱爸爸,北京的房子不要卖啊,房子里有她的记忆,十多年的记忆。
亦爸说:如果卖了,我们就回不了北京了。
隔壁的楼,以前住着她的一个同学,移民去了国外,当然,她们家在移民前,把房子卖了。
亦的爷爷,在老家,在乡下,住在自己的院子里。这几年,微信朋友圈里都是这样的文章标题:在老家盖个院子吧。以前,亦的爷爷来北京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单独给他买个一居室,他就在北京住。亦爸笑了笑。
亦的爷爷奶奶,80多岁,还住在乡下,住在院子里,三女儿在照顾他们。前院是几种果树,后院是几种蔬菜,一直是亦的奶奶打理。前段时间,奶奶骨折了,做了微创手术后,出院后一直在床上躺着。三姐在照顾着。亦的大伯昨晚坐高铁,回老家,陪陪爸妈,让爸妈更加高兴一点。
亦在珠海,姥姥陪着。珠海的叶子花还在开着,虽然是冬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