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女儿,家里也穷,当时的中国也穷,从小就没听过美术班,更不知道画画可以考大学。要不我这么热爱绘画手工的勤快人,早就已经成××家了呀(捂嘴笑)
我最早接触绘画,或者说我的美术老师应该是妈妈,烧火做饭时她拿着烧火棍在地上随手一画就是栩栩如生的小狗小猫小马。农村的厕所都在外边,但晚上我不敢一个人上厕所,虽然那时的月亮一向都很大很圆,堪比现在的路灯,但我还是怕,得让妈妈陪着,妈妈就捡跟棍子在地上画画等我,那怒放的牡丹,繁盛的花朵,让我震惊!所以到现在我没事还喜欢捡跟棍子在地上乱画。
我自己当了妈妈后,借着陪儿子玩,我自己玩的不亦乐乎,虽然画的丑死了。儿子可能也是受我影响,他从小喜欢画画(从这我真的领教了什么叫潜移默化)。经常一个人爬桌上、地上、椅子上,自言自语的画的那叫个投入。我家哪哪都是他的杰作,碰见逢年过节的,他还很喜欢给你送所谓的贺卡,还不让人给他扔了。
幼儿园报了一年的美术班,学前班学了一年的美术,家里的作品都快泛滥成灾了,而且都是抽象的看不懂的太阳、白云、大树、房子、没有脖子的人。我和爸爸商量:只要孩子有兴趣,我们就支持;只要孩子用心在做,不论做成什么样子,我们都鼓励;因为我们只是希望孩子快乐的享受生活,学画画是一种情操的培养,我们不是为了让孩长大后以此为生,或者当画家。
上一年级后他报了跆拳道和绘画,跆拳道是为了健身养性,我们通过做工作给他报的,每次去前的一天都开始哼咛不想去。绘画是他自己选的,一上一上午,八点上课,从来都没说过不想去,还催着怕去迟到了。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呀!
爷爷常说,“报辅导班干嘛,孩子小时候就是玩的,花钱还受累!”咋一听好进步的想法,所谓的国外的尊重教育、快乐教育。
可我不这么认为!首先,玩有很多种,不是只有放羊式的玩才叫玩。有多少人从小玩到老,不也是一事无成。最高境界的玩应该是,在大人无声无形、没有察觉的引导和帮助下,顺其自然的探究奥妙。好的辅导班可以满足这样定义的玩。原来孩子一个人在家画画、手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变得只是白云太阳大树高山位置的排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上了辅导班,他的画的内容丰富了,线条多变了,老师没说你要怎么怎么画,但他看老师同学的多了,无意中就纳为己有了。和小朋友一起画,再相互交流交流画的想法,相互“炫耀”崇拜一下,好有成就感。
扯个远的,孩子小的时候千万别太早,至少学前班前不要去认字,不要看绘本就变成了读绘本,严重影响想象力的开发。我家的那时老爱问字,爱看公交站牌广告牌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字,想象力很不好,所以我就从小引导他画画,慢慢培养想象力。路程曲折了点。
其次,现在的社会不像我们小时候,只要学习好就行,要的是多彩的人生,连中招都要考唱歌了。现在不接触点,到大了作业一多,那再有时间去静心学特长。多年后同学往一起一聚,画的,唱的,跳的,吹的,你啥也不会,咋能愉快的玩呀?
最重要的是,多年以后,工作了累了,有个爱好,不论什么,可以养性,可以排忧。就像物理大牛弹着吉他唱将进酒,人生何其畅快!陈道明也说无用的东西其实最有用。所以有个特长,有个读书的习惯,美哉悠哉!
再者,不吃苦中苦,哪来甜上甜?一帆风顺的人最不受挫,最脆弱。该学时专心静心拼命学,该玩时痛痛快快疯个够,人生大成。
孩子学画画半年有余,特以此文记之。最后,谢谢阳光之美老师的收放有度的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