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独自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读大学。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这城市的好吃好玩的去处,想着多交一些朋友,毕竟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可是我想说的是,手机虽是个好东西,但是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用。别让它,偷走你的梦想。
手机的作用本是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后来衍生出了QQ、微信等社交工具,再后来各种各样的APP层出不穷,有些APP十分好用,在上面听高校慕课学习新知识,学习新厨艺,看到更大的世界。但是,你是否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不管你在哪,绝大多数的时候,手机都会陪在你身旁。
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只有按键手机。玩一场俄罗斯方块就能让我们高兴很久,一局贪吃蛇会令我们念念不忘。后来,网游的出现让许多男生沦陷了。他们上课睡觉,晚上去网吧通宵打游戏,用着家长的血汗钱去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看着自己的装备不断的升级,心里有说不出的快感。
中考,成了第一个分水岭。
上高中的时候,有了智能手机。有了QQ,我们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联系,可以在空间相互点赞。不法分子也会利用QQ去行骗,骗钱骗色。有的女生被屏幕里的那个男生的善良绅士深深吸引,愿意远赴千里去会见网友。也有的男生沉迷于屏幕对面那个女生的温柔可人,结果被骗财,甚至是误入传销组织,人财两空。微信的摇一摇,也让广大的青年男女们蠢蠢欲动。手机里下载的游戏APP,让人欲罢不能。与此同时,网游依然发展迅猛。
高考,成为了第二个分水岭。
上大学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在外地求学的人们少了父母的约束,更加肆无忌惮的去玩乐。上课觉得老师讲的无关紧要,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不就是低头玩手机。睡觉之前,非得拉上三两好友打王者荣耀,绝地求生。期末的时候,等着学霸们押题,碰碰运气,甚至还有什么“佛系复习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挂科。补考之前,象征性的复习一下,还要发朋友圈,以显示自己的用功。
当时那个刚进校园,内心充满理想和斗志的孩子哪去了?为什么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整天不学无术,在床上混吃等死,天天逃课睡觉,饿了就点外卖的大学生?为什么?父母辛辛苦苦赚钱就是为了让你在大学里嬉笑玩耍?如果父母看到你的这副样子,会不会心凉了半截?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你年轻的时候,别人会根据父母的社会地位来看待你。父母老的时候,别人会以你的社会地位看待你父母”话虽然有些极端,但这确实是一些人的看人态度。如果你不优秀,当父母有应酬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如何优秀,你忍心看到自己父母低着头红着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吗?父母做错什么了?是他们当初生了你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这个社会看中的不仅是家庭,还是你自身的样子。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看来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