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CC
《鞋狗》, 书中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讲述了耐克“从0到1”的过程: 作为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普通青年,奈特最大的爱好便是跑步。出于对跑步的热爱,他在斯坦福求学期间萌生了销售日本跑鞋的想法。 带着这个看似疯狂想法, 他说服了父亲赞助他的环球旅行,并在环球旅行的日本站,凭着一己之力说服鬼冢虎,并成为这个知名日本跑鞋品牌在美国的代理商。于是菲尔与跑鞋的故事就从此展开: 从最初的蓝带体育公司到耐克品牌诞生;从第一位合伙人员工到无数的品牌粉丝,从一支个性古怪的“杂牌军”到一个强大的体育商业帝国。耐克看似光鲜的背后却处处是创始团队顽强拼搏的身影:合作伙伴的刁难,贷款银行的翻脸,以及竞争对手的阴谋,他们一路都在破产边缘的悬崖峭壁游走,但最终都得以挺过来。全书的记叙风格犹如一部电影充满了强烈画面感。
【热爱】从《鞋狗》中,奈特的字里行间似乎都在传达一个主题,那便是对鞋的痴迷。书中并没有开篇介绍“鞋狗”的含义,而我也不是一个对鞋有研究的人,自然一开始便对鞋狗的书名抱有大大的问号。直至阅读到全书一半,作者才在一个故事中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 鞋狗就是那些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努力销售,制造,购买或设计鞋子的人,他们不论男女都劳心劳力地为鞋子这一事业奋斗。】 由此可见,这群人对于鞋子有多么的热爱。普通人一天平均要走7500步,一生要走2.74亿步,相当于绕地球走六圈。而在每个鞋狗的观念中,改进每个人与地球表面接触方式便是优化人与环境的联系方式。当一个人在超乎正常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行为方式是常常让其他人不可理解的。书中提到当奈特一开始在美国销售这一日本新款跑鞋时, 常常有喜爱跑步的孩子人会直接拜访他的家,希望可以试试鞋。而奈特总会邀请孩子进屋,坐在沙发上给他展示鞋子,然后在他前面跪下测量他脚的大小,直至小孩对鞋的尺码满意。这样的一丝不苟让他把鞋子的方方面面烂熟于心,从而把对对鞋子的打磨变成一种工匠精神。 最为巧妙的是,当奈特由于公司的发展倍感压力而喘不过气来得时候,他便利用每晚跑十公里的方式给自己减压,让自己从紧迫的事物中抽出身来,把热爱的事业带来的压力用自己热爱的方式化解,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原汤化原食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团队】之前看过哈佛商学院对于耐克创始团队的分析,一位哈佛教授曾得出结论说1976年的耐克曾拥有着强大的团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但奈特相信聚在一起的他们肯定能获得胜利。在耐克每半年一次的团队会议里,每一个成员都被称为“恶棍” ,而且每一个恶棍都有自己的外号。 奈特的外号是记账员巴基, 让他内心深感失败之处是他在高中时期被棒球队开除的经历,他曾为此心碎到不行。 而为耐克创立了精密财务系统的海斯曾经是奈特在普华会计事务所的上司, 他虽然是是一名十分优秀的会计师,但却因为太胖而无法成为合伙人。天才销售员约翰逊是耐克额第一位全职员工,他也绝对是奇葩一枚。他每天如痴如醉般地投入到耐克的销售中, 而且一旦有空闲时间便会写信给奈特以寻求鼓励。以至于奈特的信箱每天被约翰逊的信件塞满而无法回复,即便如此,约翰逊仍然每天坚持给奈特写信吐槽,他对这项事业的投入可见一斑。 还有耐克的研发大脑鲍尔曼,作为奈特在大学时期的田径教练,他和其他的教练天生不同,他经常自己研制各种跑鞋的材料让手下爱将去试验,甚至不惜用华夫饼机去做各种材料合成的危险实验,也正是他在奈特迷茫的时候给了他信心,而且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愿意与奈特合伙。 创始团队中也有一位被奈特称为让火车准时出发的人,他便是伍尔德。伍尔德曾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运动员, 却在一次事故中残疾,双腿再也无法行走。他深受奈特的信任,是混乱终结者。还有原本是保险律师的斯特拉瑟,他当时既讨厌保险也讨厌律师。机缘巧合他因为帮耐克打赢了第一场官司而成为了耐克的一员。日后特斯拉瑟为耐克推广了气垫鞋这一跨时代的产品,并创立了乔丹这一品牌,遗憾的是后来与奈特反目并加入了阿迪达斯,他在93年因心脏病去世,奈特在自传中也感到十分遗憾未能与特斯拉瑟和解。 这群“恶棍团”的成员各具特色,而本质上他们都经历过各种失败的体验,在失败的基础上能有战术和策略地思考问题。
祝我们早日找到自己的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