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性格内向的我简直是班里的小透明,越是被忽视越自卑。鼓足勇气去参加合唱小组,结果音乐老师觉得我唱的不好就各种讽刺,后来去了美术组才觉得舒服,也终于有人得到别人的关注,美术老师也格外的照顾我。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都要会,只要有一个闪光点就可以了。
青春期开始有自我意识,膨胀的厉害,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然后不穿校服,每天操心着奇奇怪怪的事情。这个时期的敏感和多疑导致自己脾气特别暴躁,每天和班主任斗智斗勇,我讨厌和老师面对面的谈话,转而写信,班主任也乐于这种形式,每次洋洋洒洒的给我写上几篇长信,我再郑重的回上一封纸悄悄地压在办公桌上,神不知鬼不觉。渐渐地也明白老师是对我好,心态也平和很多,渐渐地回归正轨,不至于像之前那样偏激。
高一在理科班,女老师重男轻女有十分不喜欢数学不好的我,每次都是各种挑刺,渐渐对数学感到厌烦,只要是数学看到就昏昏欲睡,她又十分不喜欢我做文科题目,张口闭口都是讽刺,班里的同学有的说,你就去你家门口那个大学好了,心里一阵屈辱,却无法还嘴。高二时终于学文,觉得距离我想要的梦想越来越近,班主任换成男老师,我记得当时他对班里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觉得其他的都是次要的,首先要学会做人。”我的性格依旧内敛乖张,却越来越喜欢这个班级,那年班主任的和声细语、语文老师的精心关注、历史老师的特别训练、数学老师的耐心教导……那一年,太多人,太多的老师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曾经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厌恶也渐渐消失。
大学时期学了喜欢的历史,却是师范类,我没想到会去支教,会教那些孩子,不反感的行业并不代表有多喜欢。然后我选择了考研,再然后考研失败我依旧是走上了教师的道路,我不敢说有多喜欢,但是现在的我起码喜欢孩子看我的眼神,还有满满的成就感。也许,这样也很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那些讨厌老师的孩子爱上学习,去找到自己真的想要的路,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喜恶就否定自己的未来。
毕业走来,幼稚天真都写在脸上,初来上海市时的无助和迷茫到现在还印在心里,但是我遇见很多人,他们不是老师,但是对我而言却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很多事,也带着我走出迷茫。在今天这样一个节日里,相对那喜恶曾经出现在我生命里,帮助过我的人说一声,教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