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爬起来上《反思性养育》的课程,其中讲到有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父母需要耐受不确定性。什么叫耐受不确定性呢?为什么会提到这个话题。
这个词汇的提出是老师提到,父母在求助咨询师时常常期待会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答案。但其实咨询师时无法给到这个唯一的方法的,每一个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个体都是发展的,在没有跟孩子深入相处和了解的过程,咨询师如何给出一个似乎是量身定做而且准确无疑的答案和方法呢?再者,使用这方法的父母也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千篇一律是同一个性格、同一个气质类型、接受过同样的教育、经历过同样的经历的人。同一个方法,去到不同的人手上也是会有不同的效果的,即便是同一方法同一人不同的情绪状态也不一样啊!所以父母是需要不确定的耐受性的,这是其一。
其二,有句话说,“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要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无异于刻舟求剑、竹篮打水。谁也无法保证不变。前天晚上听了毛大庆老师的课,他的课题《疫情教会了我们什么》的第一点就是“人生是不确定的,有突如其来的情况,而且变是常态,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接纳和迎接这些变化”。一个没有耐受不确定性能力的父母,如何培养出一个灵活、积极迎接挑战的孩子呢?
其三,为什么父母会无法耐受这些不确定性呢?因为养育过程中有太多的未知,所以我们担心、甚至恐惧。为什么养育过程会让人感到很多恐惧?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也没办法知道什么是确定的。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什么长期的一些影响,因此我们要学会与这种不确定性共存。也只有学会与这种不确定性共存,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越来越多不一样的行为、言语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从容。当父母因为恐惧,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时,我们会以“听话”来要求孩子,我们期待一切都在我们的控制和掌握之内,然而我们的控制并不一定能带来轻松,孩子也不会轻松。一个不断被控制的孩子,终有一天他会以自己的力量挣脱控制,到时候本就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父母就势必更加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反抗。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父母需要耐受不确定性,孩子也需要耐受不确定性,所有的人都需要耐受不确定性,这将会成为一种生存的能力,一种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