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大一部分人的观念里,没有损失钱,那就没有为这件事付出成本。这种观点对吗?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这是百度百科和360百科上对于成本共同的定义。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对象化这个概念,对象化就是能明确归属于某个产品成本的东西,例如A产品的原材料就是A产品能予以对象化的成本。从百度和360的定义看,有些人跳出来反驳文章开头观点的论点——时间和精力,似乎不能算成本。可是它们真的不是成本吗?
其实是一个概念划分的问题,在会计领域,成本的确指的是钱,或者是有货币价值的东西,因为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用钱的多少衡量成本的大小,它准确称之为会计成本。而在经济学领域,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一笔钱用来大吃一顿就不能用它来买一件新潮的衣服了,这件新潮的衣服就是你大吃一顿所要付出的成本。与会计成本不同的是,你做大吃一顿这件事的时候,货币成本仅考虑你花出去的钱,而经济学成本则考虑你做这件事所放弃的所有机会,你把钱花了,意味着你放弃了买衣服的机会。再假如你是一个投资高手,那你就不能用这笔钱来做投资,那你就失去了以钱生钱的机会。你放弃的投资回报就是你的成本,因为此时衣服的价值已经比不上投资回报的价值,投资回报是你大吃一顿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即大吃一顿的成本。
在以上的三个成本中选项与选项互为成本,你的成本是放弃的所有其他选项中价值最大的那一个。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那如何知道自己放弃的代价是不是最大的呢?核心理论是需求决定成本。准确的说法是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则决定成本的最基本因素是需求。当我很渴很渴的时候,一瓶水即使是5块钱我也愿意出,因为此时这瓶水它在我心里的价值是最大的,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它。而当我一点都不渴的时候,即使这瓶水只是5毛钱我也不一定愿意买,因为可以留着这5毛钱买其他东西,我现在不需要这瓶水。
反过来,商家卖一瓶水的成本也是受需求决定的。一瓶水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人们对水的需求越大,所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冲抵房租、管理成本,所以需求会使一瓶水的总成本发生改变,需求决定了这瓶水的软成本。当你的生产规模很大,管理制度很完善,也就是你的人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需求甚至决定了生产该产品的全部成本。需求越大,生产成本越低。
举一个曾经看过的例子:为了工作与兴趣的完美结合,十五年前把能在北京二环买一栋房子的钱用在求学上。工作很多年发现我工作产出的总收益不及现在五环外一栋房的价值!这个例子说明你的成本是由别人决定的。其实和上面所说的需求决定成本是相通的,你以为你放弃的成本最多不过是一套房子,后来发现成本是你工作几十年的工资。你放弃的价值,不能以你的眼光去估算,必须考虑市场的整体需求。
既然你的成本是由别人决定的,那么你的负面感受不是成本。为什么负面感受不是成本?第一别人是感受不到你的负面感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负面感受当然不算成本。第二,人们对你负面感受没有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价格,成本二字无法衡量。
一块地,你可以用它来建游泳池也可以在它上面搭一个帐篷。建了游泳池就不能搭帐篷,搭帐篷不能建泳池,这个选择自然是有成本的。那该怎么衡量这两者的成本呢?把干一件事的辛苦,脏乱差统称为负面感受,假设建游泳池的负面感受是70分,搭帐篷的负面感受是20分,游泳池的幸福度是100分,帐篷的幸福度是60分。则游泳池带来的净幸福度是30分,帐篷带来的净幸福度是40分。则建游泳池的成本就是搭帐篷的净幸福度40分,搭帐篷的成本是建游泳池的净幸福度,而不是两者的负面感受,用负面感受来代表一件事的成本明显是不准确的。
上面泳池的例子还透露出一个原理,成本不一定是单一的,当它是一个综合体的时候考虑的是总成本。但要注意一点,负面感受虽然不是成本,可是它却影响了成本的大小,在这个例子中,它就影响了净幸福度的大小。
我们总结一下关于成本的新认知,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需求决定成本,成本不一定是单一的,当它是一个综合体的时候考虑的是总成本。相信你下次再想到成本的时候就不会只想到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