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唐娜琳·米勒 作者
关睿 石东 翻译
阿甲审译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以下是自己的读书摘录和感想】
【序】
仅仅是看译者序和作者自序,就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赶快看这本书。
读完序言,知道米勒老师是独立阅读和自由自主阅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本书里将会写到很多实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尽管把对你有用的好点子都偷去吧”,这句话实在是太吸引人了,米勒老师会有哪些好点子为我所用呢?真是好期待。
“当学生们有机会在学校里阅读时,他们的阅读动力和兴趣通常会更大。”
“只要我们教学生如何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来培养,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考试技能来掌握,那么我们就是在践行我们的使命,培养真正的读者。”
这两句话是特别赞同。
学生的阅读必须在学校进行训练,试想在学校就不爱阅读的孩子,怎么能指望他们回家自主阅读呢?只有在学校养成习惯,有了兴趣,才可能会课下主动阅读。
我们做老师的,要真的对孩子负责,教一年想六年,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不要有太多的名利心,不要只顾眼前。
美国小说家托妮·莫里森说“如果你很想读一本书,但这本书还没被写出来,那么你就必须自己动手去写。”这句话给我震撼。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逃避,或者否认自己,要么应付,很少能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更别说主动去开拓。当现实的困惑没有答案时,我能主动寻找突破吗?虽然我有很多问题不明白,也未必会出一本书,至少让我思考,以后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当有想法时,就去行动,实践。
【第一章再回首】
我和米勒老师的一些做法很像:会打手电看喜欢的书,买包的标准是足够放一本书,每次出门包里必须放一本书。
这一章米勒老师回忆了上班第一年的经历,从信心满满,精心设计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到课堂上遇到学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走心,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失落,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米勒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面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像别的老师把原因归根到学生,考试制度,固有的教学模式上,而是思考,阅读大量的相关的书籍,数不清的便利贴记满了想法和技巧,开始尝试改变。
意识到“教师作为一种知识点来源,在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应该在学生尝试自己理解时给予引导,而不是灌输。学生对于文章意义的把握,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尝试解决,而不是依赖老师,参考等”,这些观念的转变,让米勒老师明白,我们只是帮助学生踏上阅读之旅,教他们看懂阅读地图,在迷路时指点,但旅程是学生自己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只能学生自己完成。
是啊,我们只能引导。作为我们自己,自己的道路也是需要自己走,其他都只是助力。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遇到问题,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热衷于成为和那些大师一样的人,而是寻找自己的方式。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王崧舟老师的话“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学习可以,模仿可以,但最后一定要是自己。
在这一章里,开头的诗和结尾的句子很美,摘录如下:
我们所爱的
也会为人所爱
我们还应教会他们如何去爱
——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
阅读会改变你的人生;阅读将未知或被遗忘的世界展现在你面前,带你周游世界,穿越时空;一阅读带你挣脱课堂的束缚,去追寻你自己的教育目标;通过书中人物,不管是圣人还是罪人,真实也好虚构也罢,阅读让你知道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第二章每个人都是读者】
养成阅读的习惯,
就是给自己建造一个庇护所,
这样可以避开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痛苦。
——英国小说家 毛姆
开学第一天,定为“疯狂借书日”,自己选书,互相推荐喜欢的书。作为新学期开学的班级第一个活动,值得学习和借鉴。
米勒老师对读者类型的分类很有意思:
发展型读者。指阅读经验不足或学习障碍,没有达到所在年级应有的阅读水平。要想提升阅读能力,定期定量阅读,还需把大量的阅读指导时间用来进行实际的阅读。直到学会大量的独立阅读。这类型的读者,可以把兴趣和相关主题的书连接到一起,刚开始可以降低难度。再逐步加深。辅以大幅增加实际阅读量,同时配合原有的测评训练,巩固阅读策略和技巧。
休眠型读者。指被动阅读者,他们阅读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为了完成作业和任务。他们还没有激发阅读的兴趣。还没有看到阅读内在的迷人魅力。因为这些学生做题会过关,他们往往成为教师忽略的一批人。针对这类型读者,不厌其烦地推荐书,进而发展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大量推荐相关的书籍并交流。同时大量广泛地阅读,大量的阅读时间,自主选择书籍,课堂阅读环境等。同样重要。
地下型读者。富有阅读天分的学生,只想读自己想读的书,最好老师不干涉。这类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兴趣也复杂多样,甚至有的考试未必是通过者。对于这类学生,确实头痛,怎么指导呢?或者我们做老师的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最大的空间和自由,是最好的状态吧。
学生不喜欢阅读,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要做练习题,做读书报告,所读的书不是自己喜欢,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
澳大利亚学者莱恩·坎波恩总结出卓有成效的学习所需的条件:
1.浸入。班级阅读环境的布置,到处有随时可借阅的书。每天阅读,时时讨论。
2.示范。哪怕是技巧上的,也需要老师的示范。
3.期望。老师的期望,并通过明示或暗示很好地传达给孩子。
4.责任。在学习中,一旦确定要读,学生就有责任坚持。
5.应用所学。
6.不求完美。鼓励精进路上犯错误。
7.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和及时的反馈。
8.积极参与。
作为老师,我们要发展孩子在阅读上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发现阅读对于自己的意义,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没有压力地阅读。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
让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环境,投入阅读中,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调查表可以借鉴,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偏好和个性等,对新接手的班级特别适用。调查表一定要好好看,细分析,这样才能从中看出点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