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11(三月初七)多云转晴。
从梨树打针回家,一路上,往日里灰白的土地,几天功夫,就被旋耕机给染上更深的颜色。大地显现出一片黝黑的底色。使人想到一个词,叫做沃野千里。也使田野里干净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地块,各种形状的地块,像魔板一样和谐的拼在家乡的土地上,尽情的彰显着东北大粮仓的底蕴和厚实的基础保障。
家乡的土地,从来不辜负劳动者的付出,人勤地不懒,出一份劳力,就有份收获。在我近70年的人生中。还不曾出现过特别的大灾之年,颗粒无收的年景更是从未出现过。最不理想的年份也能有六七成的收获。在我的记忆里,就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们挨了两三年的饿。那还不是单纯因为家乡的土地颗粒无收造成的,其中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联产承包,使这块黑土地发挥出从未有过的活力。粮食连续几十年增产。成了国家商品粮基地,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粮仓。
如今种地基本上机械化了,农民再不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了。从种到收,全是机械化。一年干不了几天活。
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富足,愿家乡繁荣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