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陷入自卑困境,妈妈做到这几点,帮孩子走出青春期噩梦(转自妈心理)

中原焦点团队网初29期王旭坚持打卡第127天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长有短,有自己自信笃定的部分,也存在某些薄弱的地方。

而在面对自己不擅长和薄弱的领域,往往就容易陷入自卑的心态之中。

在合适的范畴之内,这种自卑心会引发对照,而这种对照会刺激我们不断努力向上,要么扬长避短,要么补平缺陷,这是一种正向而积极的刺激。

而一旦这种自卑过度膨胀,就会让人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之中。

被负面情绪长时间包裹,不仅没有向上积极改变的动力,还容易被这种情绪连带着影响,在其他方面也变得消极自闭。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在乎他人的评判和看法,自卑情绪会更容易让他避开他人的视线和社交,借以避免所有可能出现的评价。

太多人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在一个孩子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在《妈心理父母成长学院》里的赵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烦恼。

赵妈妈来到妈心理,就是因为女儿最近不想去上学了。

她的女儿原本开朗活泼,是个心态很积极的女孩,但是就在前不久,因为长了青春痘,青春期的女孩子爱美,她就觉得自己变得不漂亮了,开始变得自卑,性格越发沉默寡言。

但是学校的同学没有察觉她的变化,还是照例和她开玩笑,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偶然的一句打趣玩笑,让孩子自卑心态爆发,不想去上学了。

赵妈妈在描述这个事情的过程中,都带着迷茫和无奈,怎么几颗普普通通的青春痘,就能闹得孩子连学都不想上了呢?

这到底是她不愿意上学给自己找的借口,还是女儿真的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

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在古文中说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知慕少艾”,青春期正是第二性征萌动和发育的阶段,生理上的激素变化和心态上的成熟,都会让孩子更在乎外表。

对仪态举止,体型表象的变化更加关注,更在乎自己的外貌,甚至因为过度在意而产生的负面的情绪。

心理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为“体像烦恼”,又叫做“丑小鸭”情结。

这种孩子容易在青春期因为自己的身心发育存在各种困惑,担心或者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比别人差,并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不断陷入焦虑紧张,和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中。

这在青春期的孩子之中,可以说是一种不少见的现象。

赵妈妈的女儿是因为青春痘,还有些孩子是因为矮,或者胖,甚至反过来过于高挑和瘦削,都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进入自卑状态的青春期孩子,会陷入低下的自我评价,瞧不起自己,并为自己树立起消极的防御机制。

容易迁怒,猜忌,羞怯紧张,也会总是自怨自艾,却忍不住默默和他人比较。

自卑对青春期孩子最大的影响,就是让她无法建立起健康的社交关系。

他们无法正常和他人相处,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们不配和他们来往,又觉得别人都看不起自己而厌恶他人。

一如开篇所说,可控范围内的自卑情绪可以让孩子更积极改变。

但是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或者自卑心态过重,孩子很容易出现像赵妈妈女儿这样消极躲避一切问题,避开沟通社交,甚至厌学弃学的情况。

在这种时刻,家长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妈心理的默薇老师,也为她出了三个主意:

一、尊重孩子,肯定孩子,做她最有力的支持。

首先,默薇老师强调,赵妈妈一定要学会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虽然我们认为只是一句轻飘飘的玩笑话,但很可能对孩子本身来说这是一种针对她的嘲笑甚至是侮辱。

如果我们不当一回事,孩子会觉得即便是面对亲人,父母,也得不到关怀和理解,就会关上交流的大门,变得更加自闭。

不要说“长痘也没关系,我们还是很漂亮的”,或者“你学习好就行,不用在乎这些”,这些话看似是在安抚孩子的情绪,实际上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会觉得,我明明很在意外表,也因为这个受伤,你却让我不在意这个,不仅否定了我的伤痛,还否定了我在意的方面,认为在乎这个没有用。

这种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拥抱,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与其去劝孩子积极,给孩子打鸡血,不如静静聆听孩子的倾诉。

让她把想抱怨的,吐槽的话都说出来,这种情绪对外宣泄出来,就不会向内地损伤孩子自己。

也只有当孩子的负面情绪被排空时,我们才能将更平和和积极的情绪灌输给孩子,释放本身,就是一个在疗愈的阶段和过程。

安慰一个难过的人的第一点就是要肯定她的感受。你很难过,我理解。

如果换做是我也会很难过,这样引导孩子倾诉完以后,她的内心就会释放很多,释放情绪本身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二、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

在孩子情绪相对稳定下来之后,妈妈就可以尝试给孩子灌输一些更积极的想法。

首先我们不要盲目地夸赞孩子,不要试图让她不在乎自己的缺点和问题。

但我们可以避开,就像老话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孩子身上并不是只有一两个值得在意的闪光点。

我们可以夸孩子美丽的长发,可以夸孩子的身形,可以夸孩子漂亮的眼睛。

要让她知道,美是多元的,也是多面的,也许你确实长了青春痘,但你身上依然有美丽的元素。

不用为了一个小缺陷,而忘记自己所有的闪光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可取之处,内心得满足感就会得到补充,孩子在心理上就更加放松。

如果孩子接受良好的话,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说,美本身也是多元定义的。

外表固然重要,但是内在的提升会赋予我们价值,底蕴和深度,让孩子在在乎外表的同时,也会思考对内的提升。

引导孩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当孩子愿意接收的时候,我们才能在灌输营养,传递温暖能量的同时让孩子改善认知。

三、注意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家长口中绝不能有贬低孩子不足的词汇。

这里的贬低不一定是辱骂或者羞辱,在孩子比较敏感介意得方面,我的也要注意,尽量不要加以评判性的表达。

比如一个孩子的个子不高,那么他对“谁谁很矮”的词语最为敏感,但只要不是冲着自己说,孩子一般也是不会太在意的。

可是如果这个“很矮”出自家长的口中,那么对孩子的打击就非同一般了,孩子也很可能把“不满”转嫁到家长身上。

所以,家长在孩子敏感期的时候,要注意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和方法,避免因为沟通不当而产生冲突,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

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自卑本身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对自己说“我不行、我没用、我不会”结果就真的干不好,这种消极暗示导致不必要的精神紧张和负担,使自己的情绪充满失败感。

因此,父母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长处适当参加竞赛,比如演讲、唱歌、跳舞等;

要引导孩子给自己勇敢的暗示:“我能行,我可以,我很好”等,这样会增加自己战胜困难越挫折的力量。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尺度,鼓励孩子参加,但不强迫孩子,不要在孩子本身心理防线薄弱的时候给他施加压力,也不要要求孩子一定参与。

我们鼓励孩子参与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借由活动和竞赛,增强社交,重建信心,并不是真的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比赛达人。

五、积极与人交往、参加群体活动

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敏感、自卑心理,和学习压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父母可以尝试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爬山、采摘等。

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加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方面释放了孩子的内心压力,缓解孩子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提供更多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家长也要适时给孩子创造更多与外界交往、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多与正能量的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给未来自己强大的自信心奠定厚度的积累。

与自卑心态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情况也会在成长中出现好坏反复,家长也要做好应对孩子长期情况反复的预期。

鼓励孩子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自信,孩子会成长成为更健康,美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