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破窗理论"也确实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

18世纪的纽约以脏乱差闻名,环境恶劣,同时犯罪猖獗,地铁的情况尤为严重,是罪恶的延伸地,平均每7个逃票的人中就有一个通缉犯,每20个逃票的人中有一个携带武器者。

1994年,新任警察局长布拉顿开始治理纽约。他从地铁的车箱开始治理:车箱干净了,站台跟着也变干净了,站台干净了,阶梯也随之整洁了,随后街道也干净了,然后旁边的街道也干净了,后来整个社区干净了,最后整个纽约变了样,变整洁漂亮了。

现在纽约是全美国治理最出色的都市之一,这件事也被称为"纽约引爆点"。

还有一个被称为校园里的"破窗现象":班里新来了一个留级生,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原本想混日子的同学受到震动,学习气氛开始转好,有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有的人或许不以为然,但是他的一句话--这个内容要考试--便会立即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留级生的话比老师的话还有效!

这说明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能有效阻止"破窗现象"于萌芽状态。

将"破窗理论"中的玻璃换人的具体行为,它变成了另一种说法,也是我对"破窗理论"的触动: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

穿什么样的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不可信任;

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

每件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构成,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人的一生也由无数细节组成,将小事做好,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将来才会更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
    月锅锅阅读 174评论 0 0
  • 人性的弱点是什么? 我无法清晰的给出答案,卡耐基写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些案例,但只是浅层次的介绍了一些经验,这些案例背...
    全宏量阅读 650评论 0 1
  • 多年前网罗的文章,文字进行了一番修订,但感觉还是很烂,文烂理好,大家不要介意,看了一定会有收获,最起码,这么多年,...
    张中山阅读 1,451评论 0 5
  • 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要不得 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假如在一条原本很干净的路上丢上一些纸屑之类的垃圾,过不...
    SmileKyra阅读 1,021评论 0 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