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超现实讽刺短剧《黑镜》有一集叫《马上回来》。故事里的女主玛莎的男朋友艾什意外车祸,玛莎通过一家公司,利用男朋友艾什生前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留下的“生活轨迹”,“克隆”了一个“智能”的“艾什”。
这个抓取了社交媒体上和玛莎提供的、关于艾什的大量数据的智能“艾什”,有和艾什一样的声音,有和玛莎的共同“记忆”,“知道”玛莎的喜好,像真的艾什一样开玩笑、聊天,说话带着艾什的口吻,就像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真实”的艾什……
美国AI公司ObEN将推出“微信用户的个性化人工智能形象”PAI
本是讽刺剧,但是这样的剧情,你可能很快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
据报道,美国一家公司Eternime已经计划在明年上线类似这样的服务。这项服务通过结合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你的想法、你的特点,借助人工智能来“克隆”一个数字版本的自己。在你本人去世之后,存活在数字世界里的“你”仍然可以和爱你的人聊天、互动。而且据该公司官网透露,目前已经约有三万七千多人签约了这项服务。
美国公司Eternime官网首页的广告——“谁想永生?”
塑造一个看起来具有“人格”的聊天机器人,其实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开始进行尝试。
比较有名的是聊天机器人,是麻省理工大学曾经开发的一个按心理治疗师的思维模式设计的机器人——Eliza。很多和Eliza聊过天的人坚信Eliza是一个真实的人。更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乐意和Eliza单独聊天,有时一聊就几个小时。作为一个“心理治疗师”,它甚至得到了专业医师的好评。另外一个有名的聊天机器人,是2014年一个由俄罗斯团队研发的名叫Eugene Goostman的机器人,它顺利通过了“图灵测试”,让33%的测试者误认为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
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创作出版的中文诗歌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据美国《财富》杂志官网报道,人类和人工智能AI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AI不仅在令人沉迷的网络游戏中不慌不忙地打败全球数以万计的玩家,它们同时也在抽出时间作曲、写剧本、编辑电影预告片,甚至作画。”
或许很快,当你在欣赏一幅触动人心的画,在观看一部精彩的电影,在阅读一本引人深思的书时,在网络上和一个温柔的心理治疗师、一个专业的律师或咨询师、一个谈笑风生的网友聊天时,你可能会意外地发现,在这些的背后其实只是一个“聪明”的AI。
艺术家Gwenn Seemel和机器人分别创作的两幅画,你看得出哪个是AI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