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11)
问:科学到底能证明什么?
答:能证明人感知的存在,但不能证明客观的存在。
问:你这个提法太新鲜,难道科学证明的一切都是感知的,而不是客观的?
答:正是如此,一切存在的证明即一切有效的可靠的存在,都是人感知的产物,没有任何一项脱离了感知即不能被人感知的事物得到证明。但科学本身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如今,科学还是认为:人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能重复证明的就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至今没有认识到人的感知,这是多么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问:科学能认识和证明感知是什么吗?
答:科学在薛定谔的测不准定律中浅尝辄止,他们发现了观测者,但是他们无法观测观测者,他们没有办法给观测者定性,他们无法定义观测者。这就跟不能定性精神意识一样,科学毕竟不是哲学。
问:科学命题为什么只能证伪?
答:准确地说,是只有证伪之法,没有证真之法。伪可以确定,因为新方法新解释可以证明前一个命题的错误,但证真却无法进行,因为没有真作为参照。科学竟然没有意识到,我们认为的真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我们永远找不到理论上的真相与真理。
问:什么是理论上的真相与真理?
答:就是客观真相与真理。
问:没有客观真理,那科学在寻找什么?
答:在寻找相对真理,就是对于事物有效的使用方法。
问:关键问题恐怕是相对真理相对于谁吧?
答:只能相对于人,绝不相对于其他生物,也不相对于神或相对于外星生命。
问:那这些相对真理的前提是人,是人们使用的真理吧?
答:人是这些真理的前提和主要因素,但科学的算式中和事物的构成里,没有人的因素,科学的思维里加不进人的因素。
问:科学思维里为什么加不进人的因素?
答:因为科学思维就是客观思维,客观存在是把人从中分离出去的,客观存在与人无关。
问:这不是矛盾吗?相对于人的真理,却又与人无关?
答:科学忽略了一个总的前提,就是一切存在都发生于感知中,对人来说,就发生于人的感知中。这个忽略是科学的致命伤,直至今天,科学在没有方向的荒野上狂奔,就是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本身是什么。
问:科学本身是什么?
答:科学就是人的感知过程,是服务于人的存在目的的感知过程,科学手段发现的一切就是人感知的一切,绝不是客观事实的存在,不明白这一点,科学就是盲目的,而且永无出路。
问:客观存在与感知存在有什么不同?
答:科学把自己(人)默认为一个不参于计算的常数,在这个常数之后放置了所谓客观存在的全部认识,这些运算结果会是正确的吗?可能在某些运用中可以进行,但最终还是证明是错误的,量子力学正在证明这一点。科学家们可能至今还未明白,量子力学的波粒二重性就是人这个被忽略的常数的开始进入运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时空质三要素缺失的第四要素赫然出现了,这就是感知要素。
问:第四要素?你发现的?
答:是的,感知是最重要的因素,竟然被爱因斯坦忽略了,岂不是天大的遗憾。这也是相对论必然要被证伪的原因。
问:相对论的局限是由于唯物思维吧?
答:正是,唯物主义的爱因斯坦不可能在相对论里加入感知因素,他的相对论仅相对于客观,并不相对于人。整个科学都相对于客观,并不相对于人。直到现在,连量子力学也还没醒悟过来,要相对于人,要纳入感知这个决定性的前提。
问:薛定谔的猫的实验不是一次猛然醒悟吗?
答:是一次对于唯物观的震撼,但人们的注意力放到了测不准上,还是没有放到观测者身上来。如果把观测者不作为常数而作为一个可变数,那这个猫的实验将更为热闹,将得出更多更惊人的结论。科学的盲区就是科学自己。
问:科学能放弃唯物主义吗?
答:这让科学很为难,唯物主义不可靠,唯心主义不可行,你让科学去向哪里?科学本身是唯物主义的工具,但它已经质疑了唯物主义,有人断言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其实是指出了一条绝望之路。神并不是人类的归依,更不是科学的去处。
问:科学的出路在哪里?
答:科学的出路就是真正客观的感知主义,遵循感知原理,重新科学地解释世界,这才是科学要完成的重大使命。
问:让科学服务于人的感知目的吗?
答:正是,科学应该是感知主义的工具,用感知理论指导科学实践,将使科学遭遇的诸多难解的问题豁然而解。将使科学研究别开生面,最最重要的是,科学改变了进取方向,再不像唐吉诃德一样与风车搏斗,在若干唯物主义逻辑圈套中白费功夫。科学将完全彻底地为人服务,为人的感知目的服务。其重要标志是,科学命题再也不是证伪之旅,而是证真之程。真是什么?就是感知的事实规律,就是感知的真相与真理。这些真相和真理就在人的感知运动中,就在人与事物的整体存在中,是人们需要明白和清楚把握的自身之道,是人的身内与身外的存在之道。(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