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半生,迎接各类检查半生,几乎对检查一点儿都没有好感。
只要有一个行政部门的存在,检查就少不了,因为这个是考量一个部门工作业绩的方法,现在几乎是唯一的方法。但如果是为了搞好工作,多一次检查,还真有一次检查的功用。可当前形形色色的检查,有多少是能真抓实干,深入细致呢。如是以百分制来评定的话,我想能有个三四成就万事大吉了。
检查前,打招呼,做假事。不管是哪一级的检查,都有个检查前打招呼,过个一段时间再来检查,在正式检查之前,往往还有若干次的主管部门督促小查,目的是为了在真正的检查上,能减少检查的麻烦,让检查好看些,双方心悦面和,心照不宣。于是检查时人数不够,造份假名单,到检查这时,或到别处借些。钱数不够,造个假账单,从下至上,一路假到财政部门。物质不够,大家凑点,过后,悉数领回。于是,到了检查的那一天,大家脸上都有光,反馈意见,不致于难堪,好说话,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若要评出个三五九等,那就看各个部门的公关工作、表面文章做得如何了。
检查时,动动嘴,翻翻纸。所谓检查,无非是三部曲,先听听汇报,当然这基上听不出什么真实情况。再看看现场,能反映真情实况的的地方,检查组是到达不了的,提前做好了相关的屏蔽。最后就是闭门查查资料,资料那肯定是一个字“好”,做了工作的好,没有做工作的就可能更好。造假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能造得让检查组的领导,明知是假,却找不出破绽,这就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了。平时群众反映得哇哇大叫的事情,到了检查这天,全造好了。只要你不微服私访下基层去蹲个十天半月,真实情况就永远是个谜。群众座谈访问,那也是秀,老百姓也作好了培训,什么该说,哪些不能说,全有事前强化培训。真是坐着车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最后把酒杯端端。完了给点礼品带带。也难怪会出现某个地方为了应付上级林业部门的绿化造林检查,把一个光秃秃的山头,全用绿色的油漆刷了个透,远看一片绿意盎然。
检查完了,一切又恢复到从前,该乱收的费用,照收;少了的人数,不足的经费,还是涛声依旧,工作一点儿也得不到改善。相反地还培养了某些部门的造假作风,平时工作可以不做,只要你到检查时,能应付过去,一切好说,人浮于事,态度恶劣,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什么让我们看不到真相?有多少检查没有水分,谁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