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很喜欢逛线下书店,因为「逛」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一家书店对不对味,从进门的第一刻起,你就能感受到「氛围」。书的摆放,陈列,楼上传来的讲座声,再加之整体的装修风格以及店员的着装,都是你想继续寻求「慰藉」的理由。
而「逛」书店更重要的理由,是总能碰到不期而遇的惊喜。这就是线上购物所谓的「推荐算法」永远给不了「人」的 Serendipity。今天就偶遇了一本台湾的杂志名叫「小日子」,封面的 Cover Story 一眼就吸引了我:「读诗的小日子:读几首诗,将你的心思炼成如诗般的文字。」
当机立断买下,坐下,并迫不及待地拆开塑封开始阅读。
说实话,已很久没有阅读杂志的习惯了。上一本有月刊阅读习惯的杂志应该还是现代传播集团下的「LOHAS 乐活」。而每期杂志我一如既往最喜欢读的就是「卷首语」。果然,看到了幕后花絮,原来本期的封面故事(为自己读诗)的选题是来自于编辑部的一位实习生提议,而提议最初老编辑们却都感觉不那么强烈,反而获得了同期实习生的全面支持。因为在老编辑看来,他们(所谓的30世代)仍旧保持了读诗的习惯,然而他们也发现了「中间隔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事实。于是,在选题做完并采访过多位新生代诗人及前辈诗人后才真正明白,在现今台湾的20世代,诗早已成为一种全面渗透的生活方式。
诗,简短的文字及留白让人想象跟解读的空间更多。
楚影说:
大家总说诗人容易多愁善感,想想自己也的确如此,容易被文字、影像感动,甚至有时候只是读份报纸,看到某则善行义举,也会想掉泪。但我觉得敏感并非不好,反而可以让我更同理别人的遭遇,让自己面对世界的时候不会太过残忍。
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意义,楚影说自己很幸运,可以用诗来凸显自己的价值。
夏夏说:
写诗是一种整理自己的方式,也是一种对生活的记录、观察与感受。它是很内在、专属于自己的部分,我想一直珍惜保有着,并不是想向他人传递讯息或个人意志。
诗是一种轻巧的文体,相较散文和小说的形式,更适合用以书写心情杂感。
任明信说:
创作不只是想追寻文字的美,而是源于生命的困惑。
选择写诗也和个性有关,平时话少,缺少耐性去琢磨长篇,喜欢花更长的时间消化感悟,也曾经历一年半完全写不出来的撞墙期。
陈夏民说:
我开始发现诗是一种很好的文体,可以随时进入文字的意境,甚至短暂逃离至不同的世界。有些厉害的诗,只要快速看一、两句,就能发现它的强大力量,为自己带来了很多想象。
其实我的文案里,或多或少有诗句的影子融在其中,我觉得过去阅读的痕迹,都会成为浇灌自己未来创作的养分。
在随手翻阅了几位作者的诗创作及采访后,让我对「诗」的兴趣越发浓厚。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焦虑、浮躁和压迫感,太需要给「心灵」寻找出口。而只有我们读懂了诗,把生活写成了诗,有了诗心,才可以变得通情达理,变得柔和,能够与自己和解。
也许,才会发现,过得诗意,也是一种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