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今天又出去溜达了一天,本来只是想离开宅去亲戚家吃顿饭,可是太阳挺好,天气又不热。就陪着亲戚出去逛了逛。
到处都在搞开发,曾经拥挤的街道,残破的建筑虽然带有很浓郁的民国风情,可是旧了,而且影响了开发道路。曾经以为那一排整齐的民国住宅不会拆,可是现在看来是在修旧如修的原则上,拆得差不多,以前的青砖绿瓦全部拆除,换成现在的红砖,还好没有用水泥直接浇注。带点民国风的官员住宅特色,但不是真正的民国民居了。
修旧如旧是不是就连整体都换了,本来就是两层的砖混式小楼,台阶在外面,拾级而上就二楼,楼下也就是普通的住户。可是现在搞得楼下用红砖围成一小花圃,有点象现代的小别墅,这些建筑应该不会卖给个人去住,到底曾经贴着民国老建筑的标签,不过确实太老了,老得处处斑驳,象一个老年人脸上长出的老人斑一样。
但那些也是岁月的痕迹,看得让人激动,仿佛看到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匆忙地背着小包从楼里出来,奔向码头去往城里。改过了,崭新得象新生的事物,有原来的形,却再也没有原来那种韵味了。
旁边的老火车站也是破烂不堪,很奇怪为什么有钱把那些民居翻新,就不可以把老火车重新粉刷一下吗?坚实的墙体,经历岁月的侵蚀依然屹立在那里。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里发生的事,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因为那个时候,这里火车进城的必要通道,出远门也都只有在这里坐火车。
可是现在的,紧锁的大门都是锈迹斑斑,小时候经常玩的地方也锁了起来,不给人进。里面的设施只是比现在的火车站小一些,但模式还是差不多,该有的都有。那个年代,这里是首都,所以一切都按当时的最高标准,当然那个时候的人也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难道现在的就没有了吗?当然不是。
只能站在门口看着望着远处的火车道,还有当年乘客们在下面等车的遮雨棚。梧桐树越长越茂密,在蓝天下,绿色的树象一排卫士守护着铁路,守护着人们。还好,这里比较偏,这里是火车的出发点,再往前就是江边,而另一头再怎么改变都不会影响到火车站,也不会用到火车站这块地皮。坚实的墙体,经历着岁月的侵蚀,大自然的风吹雨晒也没有成为危房,当然就没有理由被修得面目全非。
告别火车站的长廊,民国时候我们没有经历过,只是在小时候,这里还通着火车,还有人会在售票处买票,然后会走进火车站看着热闹,那个时候是用着的地方,就象现在的火车站,高铁站一样,不稀奇,可是经过若干年,却成为了古董。
会不会有一天,带给我们快捷交通的高铁也被另一种模式把取代,也成为古董呢?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