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苦恼,现在越来越多的骗子盯上了中老年人,在家父母很容易中招,深陷其中,被骗一次之后,你痛心疾首教育父母一次,可是仍然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
很不幸,最近几年我都在北京,父母独自在武汉,陆陆续续被骗过好几次,有电话骗局(海外包裹、银行卡被盗刷)、电视购物骗局、信用卡套现骗局等等,损失不小。所以这个问题也曾深深让我苦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父母不被骗?
各类媒体上总结的防骗方法很多(在百度搜索 “防骗” 有近 8000 万条相关结果),社会上成立了很多民间防骗组织、联盟等等。
然而,针对父母容易被骗这件事,并没有什么卵用…… 原因有很多,无用的重复信息太多,面面俱到等于零,没有重点,内容过时等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实践总结,有了一些心得,现在父母防骗意识增强了不少,希望对有类似困扰的朋友有所帮助。
在讲具体方法之前,先确立一个总的前提:多陪伴。
实在做不到(比如异地工作),起码做到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给父母。这是基础,没有它,再多的方法,也如同上文提到的搜索结果一样,空中楼阁 —— 无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父母容易被骗的原因是什么?
1. 父母年纪大了,脑袋转得慢
2. 心善,容易相信人
3. 喜欢贪小便宜
没错,常常脱口而出的这几条都是原因,但往深了思考,这些都只是表象,以下是深层次的原因,与以上三条一一对应:
1. 停止接受新事物,信息更新慢了,跟时代脱节。想想为什么我们大多数时候能一看、一听就知道是骗术?并不是我们的知识相较有多么丰富(知识存量变化并不大,父母一辈和现在的课堂所学知识几乎一样),最大的区别是知识增量的差别,我们几乎每天都通过网络接收讯息(网页、微博、微信等),反复被骗子案例教育进而 “自然而然” 地具备了一看一听就识破骗子套路的本领。
庖丁解牛,唯熟尔。试想下如果你遭遇了一个闻所未闻的骗术,即使再机敏是不是一开始心里也会“咯噔”一下,做不到一眼就识破,起码得思考或者和骗子互动一下,再综合运用自己具备的知识、逻辑思维试图去判断真假,这个过程本身就开辟了骗子利用精心设计的套路和话术诱骗你大脑的接口。
再看看我们很多父母的生活状态,工作已退居二线或退休在家,很多几乎不上网,仅有的网络运用可能就是微信聊天和在线视频,坚持看新闻看报纸的恐怕是少数,读书学习随着精力的衰退和视力的弱化已逐渐远去,含饴弄孙、遛弯打牌成为常态。这就必然导致和时代渐渐脱节,信息更新趋近于零,面对骗子的精心设计自然容易上钩。
2. 心灵孤独,缺乏亲情的慰藉互动。在关心老人这件事上,真的,骗子比我们温暖、耐心多了。这不是胡说八道。这段时间我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亲眼见证了卖保健品的骗子怎么和老人互动的。
首先免费给老人寄送试用品,然后每隔两三天就会主动打电话嘘寒问暖,充满了热情和关爱,试问有几个子女能做到?就算能每天和父母沟通,恐怕也羞于说些贴心动情的话吧,然而骗子能!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股力量,这几乎直指空巢老人的要害 —— 心灵孤独,缺少慰藉。
3. 缺乏科学的思维认知。就拿喜欢贪小便宜这一条,不是老人真的比任何群体都爱贪小便宜。真正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学和消费学知识的普及,现在无论是商家还是骗子,都把消费心理学运用到了极致(想想购物频道、各类广告每句话、每个细节背后都充满了玄机)。
比如,免费这个概念,是很多骗子引诱老人的引子。免费听养生讲座,免费发放米面油,免费体验养生仪器……
你自己能看清这背后的逻辑吗?你看清了又怎么给父母讲清楚呢?是不是很认真很信誓旦旦来了句贪小便宜吃大亏,但是其实自己也讲不清楚吃什么亏呢?骗子这么做的原理是什么呢?这样的劝说是说服不了人的,甚至会造成和父母的对立。
其实这就是个经济学的概念嘛,所有的免费都是“二段收费”。你把这个经济学原理深入浅出给父母讲清楚,再举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 比如滴滴补贴推广、网络游戏免费道具收费、视频网站有广告免费无广告收费、饮水机免费桶装水收费、机顶盒免费节目收费…… 当然你要认真对待,提前做些准备,而不是糊弄,这样才能真正把道理说通,引起老人反思。
BUG 找到了,我们怎么安装防火墙呢?
1. 案例式教育。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带有及时反馈的教育。通过大量的、及时的对错误思想和动作的纠正及引导,让每一次进步和提升都建立在持续、正确、上升的轨道上。
最近一段时间,中午、晚饭陪父母吃饭的时候,我都会把电视转到中央新闻频道,看似无意地边吃边和父母交流一下对当下播放新闻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润物细无声)。
当节目恰巧讲到一个诈骗案例时(很容易碰到,几乎每两三天就会碰到一次),Bingo!机会来了!你要告诉自己,这是最好的防骗教育时机,千万不能错过!迅速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深入分析这个骗局的模式、被骗的原因、怎样防范。
这里举个例子。前几天电视正好讲到山东女孩徐玉玉因为被骗光大学学费,郁结于心离世的惨痛消息。然后我就给父母分析这件事,这种骗局成功的关键节点在哪呢?就是因为公民的个人信息被出卖,骗子冒充权威机构人士,张口就能说出你姓甚名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最近准备做什么等等,让你很容易产生 “这是官方机构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清楚地知道这些信息呢” 这样的错觉,从而信任骗子,被骗子操控。
那怎么防范?我告诉父母,在中国目前这样个人信息得不到充分保护的境况下,我们要假设我们的个人信息早都已经泄漏了(事实上也确实很可能是),很多案例都是内部人士和骗子串通一气(比如快递、银行等),将个人信息卖给骗子。所以我们就不能通过对方是不是能很清楚地说出我们的个人信息来判断电话那头的这个陌生人,是官方人士,还是骗子,无论TA语气多么地牛逼权威,说出我们的个人事项多么地具体。而是要反向主动与涉及到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联系查证。当然经验丰富的时候,一旦提到钱、转账等就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了。
在父母掌握原理的前提下,就可以抛出网上、民警等总结的防骗方法了,比如 “6 个一律 8 个凡是” 等等。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要反复、反复、再反复。利用任何一次机会进行案例式教育,要形成条件反射式的防骗思维,需要一定量的持续和巩固。
2. 常态化沟通。思想就像是阵地,你不用正确的思想占领它,就会有错误的思想来夺取它。
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定是沟通机制顺畅健全的家庭。有个建议就是,每周选一个专门的时间,全家人坐在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以前有部火遍全国的家庭喜剧《我爱我家》,就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会议提前征求议题,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大件家当的购置、健康问题、饭菜味道怎么改进等等,可大可小,让大家提前有所准备和思考。然后你可以把一些消费心理学知识、防骗案例等作为一个议题带进来,提前准备准备,你主讲,然后全家进行充分的发言讨论,这种互动模式,效果非常好。
开好这样一个家庭会议,当然有很多技巧,以后会单独开文讲,但把握几个原则就是 —— 感情第一、就事论事、民主集中、决议执行。
3. 带动式学习。笑来老师说过,所有问题背后都有个简单的道理:
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时,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而不是盯着锁头干着急。在被骗这件事上,根源其实是思维的落后,而落后源于止学。
父母随着身体的衰老、学习的停止、思考的滞后,落后是自然的、不可逆的生命规律,怪不得父母。
那是不是就完全无计可施呢?也不是,只要我们做好带动式学习。所谓带动式学习,就是我们要做 “发动机”,要做 “过滤器”,还要做 “传送带”。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要以身作则,像“发动机” 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自己主动学习,把好的理念知识捏碎了、吸收了,像 “过滤器” 一样筛选出适合父母了解的精华,然后像“传送带” 一样输出给父母,口述手教,教他们知识、上网、查阅资料、用手机安全 APP……
同时经常鼓励父母不要停止学习,多读读书看看报,可以给他们推荐最新的书籍,视力不好的父母,给他们找可以听的音视频(新生大学、罗辑思维、喜马拉雅听里面有好多资源),帮助他们学习最新的理念,重启学习思考,形成正向循环。
最后,还是要再提醒一下,多陪伴是基础,在父母身上多花点注意力,多点耐心,预防在平时,而不是父母着道的时候,和父母急吼吼地吵架。
小的时候,我们是孩子,父母是大人;年纪大了,我们变成了大人,父母变成了孩子。
父母受骗,真的怪不得骗子,更怪不得父母,怪你!怪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