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移动端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成为常态,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每个人扪心自问一下:“多长时间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啦?”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答案,因为想不起上次完整读完一本书是何时。
面对手机移动端的诸多APP,推送的信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每当吸引眼球时,不知不觉之间沉浸在时间黑洞之中,当你缓过神时,时间已经残酷地流逝而去。
因此,首先,我们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知识?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可见,绝大多数的信息,谈不上是知识。
我们可以把“能否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把“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简化为“是否长期影响”。当定义清晰时,会帮助我们进行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例如我的文章,个人以为就是知识,因为读完之后,一方面可以影响读者的决策,我的文字帮助读者高效读书、深度观影、提升认知、少走弯路、感悟人生!另一方面,长期来看,肯定会对读者带来更好的结果,最起码体验了我的人生经历,帮助读者拓宽了生命体验。
说完了“知识”,再来说说“碎片化”,很多文章一直在否定“碎片化阅读”,将“碎片化知识”当成洪水猛兽看待,其实大家理解错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碎片化”的并非是知识,而是时间。
每天学习的时间被碎片化了,并非是手机时代特有的现象,想想自己上学的时候,是不是每天上午四节课,每节课的课程还不一样,其实,这也是碎片化知识,只不过这种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因此,时间碎片化,并不代表学习碎片化,恰恰相反,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长期持续连贯的学习。
可见,碎片化知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碎片化知识不成体系。正如盖房子只有一堆砖头摞在那里,不可能称之为房子,唯有水泥、钢筋等材料将其组合成一体,方可称之为房子,知识也是如此,也是有体系的。
当我进行碎片化阅读时,根本不考虑当前是否有用,常常毫无目的、随波逐流地在知识海洋里漫游,在其他领域,这叫泛而不精,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然而在知识面前,这绝对是个好策略,因为知识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这也是我经常强调的学习方法,一定要跨界学习知识,跨度越大越好,这能产生“意外的联系”,甚至是“惊喜”。
多年之前,一直不明白欧洲文艺复兴为何从意大利开始,直到前不久,读了一本书,叫做《拜占庭帝国》,不仅明白了罗马帝国将古希腊文明传播至君士坦丁堡保留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火种,而且意外知晓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渊源以及为何当今莫斯科是东正教的中心。实属意外之喜,从此更加坚定了博览群书的信念,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机会。
今后面对“碎片化知识”,千万不要小瞧,用“莫问前程但行好事”的态度去学习,我相信终有一天,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惊喜:融会贯通。一旦融会贯通的效果出现之后,另一个惊喜出现,那就是知识体系化自动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有些人脑子里只有零星几块砖头,有些人脑子里有一堵墙,有些人脑子里有一栋房子,有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有些人的脑子里甚至有一整个城市……你属于哪类人?千万别对号入座。抓紧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吧,先把砖头装进脑子里,再说盖房子的事儿。
最后,答案已无需公布,自己体会吧。若仍迷惑不解,最好的方法是多读几遍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