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道菜,让你想起一个人?有没有一种味道,深植记忆深处,每每不自觉地将它复制?
昨天回家,在临时支起的锅边挪不开步--锅里正蒸着开锅肉丸和萝卜丸子(丸子我们称圆,团圆必有各式丸子)。老家多蒸菜,大碗里的菜因为有了厚厚的碗让温度保持更久,在寒冷的冬天把好味道更持久的保存。昨天的萝卜丸子一上桌就光盘,那一刻不敢炫耀自己手艺多么高超,做得有多逼真,在南阳堂吃的才是最正宗的味道,我们不由自主竖起拇指,弟媳得到的是真传。
红焖猪肉上桌,看着色泽红润的肉肉忍不住把手往碗里伸。如果不是自律认知,我能把它全消灭。毕竟长大了,不是当年的孩子,保持矜持不敢放肆地饕餮,悄悄向阿仔 推介,妹妹笑话我管太多,我自嘲说:“我为了她将来有对梅州的记忆!”狠狠地向大姐隆重推介,要挑肥的好吃。不要笑话我,肥肉爽口,不油腻,瘦肉太多反而柴。我之所以操心,不过是为了自己未能满足的口腹之欲罢了。红焖猪肉一定会加上红曲米,红曲米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消除饮食积滞,所以不用担心会腻。小的时候阿婆晚上泡腐竹,明天就会烧肉吃。第二天我会早早起来,跟在阿婆身后,等着阿婆做菜。阿婆把五花肉切得一寸见方,暗暗觉得阿婆是有钱人,肉都切得这么大,但是有很多肥肉,总是央求阿婆去掉一点白肉。阿婆说肥肉爽口,阿公爱吃,因为不塞牙。看着阿婆拿着锅铲在锅里翻炒,肉肉慢慢变了颜色,此时阿婆抓起一小把红曲米撒下,继续翻炒。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肉肉因为红曲米变得红亮,放下泡发的腐竹继续炖煮,出锅前再放上蒜段。热腾腾的红焖猪肉出锅了,色泽红亮,颤颤悠悠的肉肉加上翠绿、雪白的蒜段,赶紧端起碗来盛饭去。盯着阿公,希望阿公第一筷就是红烧肉,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动啦。阿婆会在旁边用汤匙给我舀上肉汁淋在饭上,一口气可以扒下2碗饭。如果剩下了,那么下一餐再蒸蒸,味道更加醇厚。
客家女人是做糯米酒的高手,家家户户会酿酒。糯米酒里加上红曲米,红曲米里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让酒更香,色更靓。山区的晚上冷,温上一壶糯米酒,酒壶里放上几片姜,喝上一口,全身都暖了。淡淡的果香,甜甜的滋味,一不小心就会喝多了。记得有一次,二姐偷偷喝了一壶,一觉睡了一整天。现在她是我们姐妹中最会酿酒,最会品酒的人。
姜也是客家特色佐料,把姜剁碎,热起姜油酥。把它淋在蒸肉上味道特别好,姜酥是女人月子里必不可少的佐料哦。
美食最慰人心,离家的孩子脑子里总是盘旋着一种味道,特别是在节日的时候这种欲望更加强烈。每每复制,美食在口中,在舌尖盘旋徘徊,总想对自己肯定--是这个味。味道是不错,但是环境不同,滋味肯定少了那么一分。
有一种味道,那是家的味道。这种味道深植心田,时时让你为之向往,所以有了游子归家,端上一碗白粥就泪奔的场面。家的味道是温暖的,家的味道是甜美的,这个味道,吸引着离家的孩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