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他名落孙山,如果不是因为他夜泊枫桥,如果不是因为他那夜失眠,中国浩瀚无垠的古诗词海洋里就必然会少了这么一首绝品好诗。
唐朝是诗词达人辈出的年代,一大堆头戴光环的诗人站在诗歌的山巅上引吭高歌,“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而张继彼时最多算是在爬山的路上。但就是这么一首《枫桥夜泊》,却成就了张继,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众多知名诗人的一个。假使没有这首诗,时光流转千年,没有人会知道张继是谁。
故事从那次失眠说起,关于枫桥,关于寒山寺,关于一个落魄诗人的黄粱美梦……
在唐朝,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进京赶考。参与科考可以走上仕途,改变命运。对于张继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像时下所有的莘莘学子一样,当时的青年才俊张继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怀着金榜题名的梦想,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漫旅途。
但张继参加科考,却比别人承载了更多的期望。这一切,是因为他的初恋情人——王晓薇。王晓薇年芳二八,面若桃花,明眸善睐,待字闺中。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呢,她爱张继爱得热烈,曾经亲手撕毁一张指腹为婚的婚约,当着父母的面说非张继不嫁。因为张继出身寒门,而王家乃当地有权有势的大户人家。门不当户不对,可想而知是要“棒打鸳鸯”了。但不曾想,王晓薇性子贞烈,任何事情都可以依父母,唯独婚姻,她要自己作主。这一切都因为爱张继爱得太深。在坚如磐石的爱情面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拗不过女儿,王的父母决定妥协。父母的生养之恩又如何能辜负?王晓薇也选择折中。最后的结果是:王晓薇可以嫁给张继,但张继必须高中。高中什么不重要,只要是进士就行,因为只要中了进士就等于迈向仕途,如果能高中状元,那当然是皆大欢喜。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继踏上了进京科考之路,毋庸置疑,这对张继而言是一场多么重要的考试,不仅事关仕途,更是为了爱情。
但是,就是这么重要的一场考试,张继考砸了,他不仅没中状元,连进士也没中,榜上无名,名落孙山。长安,已经不再是属于他的城市,已经不再属于他的世界。
在酩酊大醉一夜之后,第二天,张继决定离开长安,离开这个令他伤心欲绝的城市。前往苏州,去天堂一般的城市——苏州。因为他无颜回去,无法面对深爱着并等着他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恋人……
时令已是中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对于张继而言,一个“落魄江湖载酒行”的失意青年,怎么能不愁肠百结呢?此夜对于张继而言,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辗转反侧之后,张继惆怅地走出船舱,独立船头,从月上柳梢直到月落枫江。无边无际的夜晚,无边无际的寂静,无边无际的悲伤,无边无际的孤独。
月已西斜,乌鸦悲啼,霜华满天,渔火点点……忽然之间,不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钟鼓撞击的声音,这突兀的钟声划破夜空的寂静,直抵张继心灵深处最柔软的一隅,刹那间这声音成了天籁,成了灵魂之音。
张继深深地沉浸其中,于是脱口而出这首千古名作:
了解更多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请关注陌上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