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我们公司一起学习经济学的小组在分享会中讨论了一个问题——公司如何分饼?
经济学中,就一个经济体系(比如说一个国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个体(比如说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的激励问题,有这样一个阐释:“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需求的信号,指导生产以及指导分配,这三个作用里面,指导分配这个作用,奖惩的作用最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分饼会决定饼能做多大。”自由市场经济的摇旗者认为,价格是解决分配、解决激励、解决对变化的应对的最佳方案。
本来我们应该讨论价格到底有没有像自由市场经济的摇旗者说的那般神奇和万能的。但大家的兴趣好像一下就被“分饼”这个词吸引过去了。于是展开了出乎我意料之外激烈的讨论。
其中有人说:分饼最关键的点在于分饼人有没有魄力来分饼,以及有没有魄力分出更多的饼。这才是最难的,其它的都很简单。这个观点得到其他几个人的赞同。我心里知道大家为什么赞同。我内心深处也赞同,不过这种赞同不源于理性的判断,而源于我作为一个被分饼人的利益立场。老板要多分饼给我,何乐而不为?拿罗振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就是:有钱不挣傻逼吗?
但我还是希望从理性的层面来聊聊。我提出几个问题:“有魄力来分饼,有魄力分出更多的饼是更好地激励团队的前提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哪些人需要分饼,什么时候来分饼,如何确定分多少饼,按什么比例来分饼,怎么合理地主动退出,怎么合理地淘汰那些没有贡献的人,怎么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分更多的饼,需要预留多少饼给后来的人。”
我话刚讲到这里,就有一位小伙伴打断了我,“我们做事不要瞻前顾后,很多问题是想不明白的,很多经验是我们不具备的,如果要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做事的话,黄花菜都凉了。”我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马云也说过这样的话——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矫枉过正。
这是我听了他的话后,第一时间在脑子里蹦出来的四个字。
这真的是人类最擅长的事之一了。
在管理界,执行力这个东西我们已经呼吁了很长时间了。长到大多数人在谈到管理、谈到工作的时候,就唯执行力为三字箴言。执行力第一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狼性文化、加班文化应运而生,为了执行而执行。员工不能停下来,不能休息。停下来是在浪费时间,休息是耻辱。思考呢?别扯了,先做!做都不做,结果都没有,你思考有什么屁用呢?
执行力很重要,但重执行轻思考就是矫枉过正!
我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要想那么多了,先做吧。!】3个合伙人,1:1:1的股权配比,分工没想好,产品没讨论,出资很随意,方向走着瞧。当时怎么想的呢?没做过没经验,想那么多干嘛呢?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三人在思考和深入讨论这件事上偷懒了。在准备上不够充分,导致我们失败的概率大大增加。
雷军说过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哪些问题才是核心问题?在这些核心问题上有哪些风险,有哪些规避风险的方法?这都是值得花时间去研究的,换个角度,这本来就应该是工作开展需要执行的事之一。
我们是做淘宝店铺运营的。
当我们还在埋头苦研搜索规则的时候,别人开始做直播了;
当我们还在寻求刷单的奇技淫巧的时候,别人开始小红书了;
当我们还在勒紧裤腰带打价格战的时候,别人开始做微信了;
当我们还在绞尽脑汁降直通车CPC的时候,别人已经去抖音拉新了。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工作方向上的选择,我们既可以说是执行力的缺失,(你看人家说做就去做了,你们还在原地踌躇。)也可以说是方向上缺乏探索和思考。
如果新出一个渠道或者玩法,我们不假思索就上,先执行再说。这样肯定是不行的!直播适合我们吗?小红书值得去做吗?微信要如何切入?如何做好短视频?如何用短视频这种媒介去服务好我们的顾客?这些问题都是一定要在冲动之前想好的,不想好就上的话,很容易白出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新兴事物本身一定有我们理解它的空白区和黑匣子,一定有我们思虑所不及之处。我们的思考一定有不周全的地方。在尽力理解它和思考它之后,一定要快做决策。做,就赶紧撒开膀子开干。不做,就寻找下一个方向。最怕的其实也就是一直纠结,一直纠结......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执行力和思考根本不是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执行力需要思考来做支撑,思考需要执行力提供反馈。没有思考的执行力很容易走偏,而没有执行力的思考根本就是镜花水月。
凡事,勿走极端。
回到分饼这件事上来。我觉得在开始做之前,一定要尽力去思考清楚两个问题:作为老板,你愿意拿多少饼出来?拿出来的这块饼,怎么分才算分得好?分饼为什么重要我想大家都明白,但是从古至今有多少团队是栽在分饼不均这件事上?或许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找出一个完美的分法,但多思一寸,或许就少一寸失败的风险。
最后,我们需要再重申一下我的立场——不要给思考扣上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帽子,也不要给执行力扣上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帽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