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彤云密布,北风呼啸。马上又会有一场大雪降临。刚刚进入冬季,西北恶劣的天气立刻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连续两天下的雪,已经充分显示了什么叫北国风光。虽然给出行带来了不便,但是,让我这个喜欢雪的人却是喜出望外,又可以出去看雪了。
城市里看雪,总是感觉缺少了一点东西,认真想一想,缺少的是荒野的空旷与寂静。钢筋水泥阻挡了视线就没了一望无际的洁净,车水马龙破坏了雪的轻盈,万家灯火却毫无温暖,一个人踏雪的美妙声音被城市的喧闹所掩盖,羸弱的身体无法抵抗长时间的寒冷,在找不到雪的记忆后,瑟瑟发抖中无奈的返回家中。
回到家中,安静地想着年少时的冬天,那可是充满着快乐。接一碗水放在外面等它变成冰,变成薄薄的一层冰,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块,放在嘴里,品尝着冬天的快乐和甜蜜。甚至会和小伙伴们因为一块冰而发生争执,你来我往,你争我夺中,冰块碎裂掉在地上,几个人面面相觑。然后,相约去南河槽滑冰,欢乐地奔跑着,早就忘了刚才还争抢地死去活来。
河槽里的冰蜿蜒刚烈的朝黄河扑去,像走丢的孩子看见了自己的妈妈。或是成群结队或是孤身一人,挑一段平整的冰面,滑冰车、打出溜,都是特别简陋的玩具。最好是“独轮”,蹲在上面,使劲一下,滑出去很远很远。眼看着就要撞上冰面上的大石头了,一只手里的钎子用力插一下,双腿往另一个方向使劲,哗,特别漂亮的急转身,立刻引来一片喝彩。滑冰一出去就是一天,回家的时候,衣服就变成了棒棒硬的“盔甲”。哪怕是被父母“教育”一顿,下次还是依然玩的忘乎所以。
一次又一次的伸出手,接住天上落下了的雪花,却怎么也看不出来它到底是六角形还是五角形,或是五个半角的白玉花。大多数都是还没看清楚就被自己从嘴里和鼻孔里喷出的热气所融化。对于雪花来说,我已经集哼哈二将的本事于一身了。
出生的牛犊不怕虎,现在想想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冻的概念,光着上身穿一件少了几个扣子的棉袄,哪管寒风凛冽。果然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夏天山洪冲出来的深沟,下雪后就是最好玩的去处。凭着超出读书的记忆找到那里,还要挑一个高处,一下就跳进去,以把整个身体都钻进雪里为荣。但大多数都是比较浅的,只能顾头不顾腚,好一幅猪八戒吃面图!
最喜欢无风的雪夜,一个人静静的看着远方,想着《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的画面,用年少轻狂的心体验着葫芦斗笠与花枪。禁不住大喊一声:“好大雪!好枪法!”红缨蘸雪,英雄悲壮。邻居大哥哥们带着我们玩《林海雪原》,反穿大皮袄,斜戴狗皮帽,用墨汁画上络腮胡子,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扮正面人物,大家都抢着扮演什么“座山雕”、“许大马棒”,就连小姑娘都要扮演一次“蝴蝶迷”。
打雪仗是一场真正的战争,人员配置整齐,大的带小的,强壮的带瘦弱的。有攻有防,攻者准备“武器弹药”攻城“云梯”防御“盾牌”。守方会忙着修建城堡,加固城墙。一场雪仗往往可以玩很多天。
滚雪球堆雪人是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先是三五个孩子走出很远,开始往回滚,越滾越大,大到需要铁锹木板。记忆中最辉煌的一次是用两个一米五以上的雪球做出来的“将军”。就连大人们看到后都啧啧称奇,工程浩大,孩子们是怎么完成的啊!那份得意,那份荣耀,可比考了一百分强多了。
今年包头的雪,还差一天立冬就开始下,估计又是和往年一样,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除了正常的事必须出门外,一般就是窝在家里,写自己喜欢写的文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有心去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赏雪,无奈年龄大身体虚,只能在附近看看雪。人老了就越发不想动弹了,荒野上的雪景是看不见了。或许有机会,寻一个天气好心情好的日子,开着车去远处看看也未可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岁月不饶人,年少时冬天的快乐到现在只能回忆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不由得让我感叹,再也回不去那年少的冬天,再也无法忘怀家乡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