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完试,去了附近购物广场的书店,看到阅读区里众多学生在看书,不禁想起近期行里组织的一场红色捐书活动,而书的目的地是省内革命老区的小学,我想学校里的学生也像城市里孩子这样看得津津有味吧。
说来也挺有意义,同事们挺配合,最终募集到138本各类书籍,邀请了当地中学生志愿者前来分类、包装等等。起初以为没多少中学生参加,第二天看报名系统便出乎意料,他们如此踊跃积极,我简直乐开了花,最后活动也完美开展了,谢谢可爱可亲的同学们。看到他们青春洋溢,真是羡慕不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想城市与乡村的孩子都能够看到自己想看的书籍,就像我开头讲的,革命老区的学生一样可以和城市孩子快乐地阅读,哪怕所处环境不同。
乡村不再是以前的乡村。
七夕节次日,我们来到斗门镇历史悠久的村落——南门村,在村口下车,我们便一路前行,路的右边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涂鸦,左边是充满稻香的田野,往上看则是蔚蓝的天空,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不需要任何附加色彩加以勾勒。在那里,你会感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往里走,看到了一座洋楼建筑物,四周为青砖围墙,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典型的民国初期产物。据了解,该建筑物曾为斗门县成立初期县政府机关工作和居住地,主楼顶处便写着“斗门县”三个繁体字,现在已被改造成一所书房,名为毓秀书房。看到历尽沧桑的青石板、久经考验的墙体、色彩炫丽的玻璃窗,你绝对会被这座建筑物迷到,忍不住进去看一眼;楼内充斥着书香气息,书架上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书籍,还有供人阅读的书台,这是一处怎样的“神仙”之地。在这里,村里的孩子们可以安静地看书,领略浩瀚的书海,岂不快哉?
乡村不再是以前的乡村,在于同学们有别于前辈们知识的匮乏,阅读场所的缺失。现如今,类似于“毓秀书屋”的农家书屋如同宇宙的繁星,星星点点散落在全国各地,如同一个个童话世界,同学们在那里述说他们的童话故事。同样的,书屋的魅力也不在于它是否有多大,装饰多么华丽,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快乐老家”才是真正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细流,汇成长江”,每一所书屋,是梦开始的地方,都会实现无数个梦想。
为乡村书屋建设贡献的人们同样值得敬佩,他们如同人类梦想灵魂的“摆渡人”,点燃乡村孩子阅读的激情,让书屋的灯火通明,让童年的世界充满色彩,让每一抹书香飘向田野、果园、沟壑以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我,似乎听见朗朗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