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产生本是为了传递信息,但是就像自然界中的热传递一样,这里面存在着效率问题,并不是每一句语言都能将讲述者要表达的讲述清楚,同样倾听者由于自己的理解和阅历,接受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损失,例如当讲述者说到红色枫叶的时候,脑海里自然有红色枫叶的画面,但是何种红?亮红?深红?叶子为何种形?大小?是否完整?却只有讲述者自己的潜意识知道,同样倾听者听到后,在脑海中,也会产生一些画面,但这画面就未必如讲述着那样了。类似这样,这些差别在精确交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误差,因此语言在几千年的人类进化中,也在不断的进化,以求得自身的完善,但是若从另一角度面想,这些误差却是非常重要的,暂且按下不说。
在早些时候,由于语言的即时性(说过之后很快消失,那个时代没有相应的记录设备)促使了一种新的东西产生,这种东西要将讲述着所说的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文字的产生,所以文字最初是语言的载体,是用来记录需要久远传播的信息的,也因此语言的大部分特点也转移到了文字的身上。
最初文字相相比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保存下来,因此我们现在读古人书,就如同和古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现在就要说到文字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也会出现语言那样的“误差”,这些误差虽有很多缺点(最大的就是不够准确),但是却恰好这些“误差”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大进步——文字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他的天生“误差”大大的培养了人的想象力。
由于人的主观感知不一样,在传递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这种载体能够承载的信息有限(比如人的微动作,一些语气等都不能精确传达),所以文字很多时候会给人留白,而这些留白非常重要,当阅读者读到时,借助这种信息能将自己的感受无限的放大,而这种感受的放大就是想象不断放大的原因,所以当我们读到好的文章里面的精彩描写,往往流连忘返,但是每个人描述出来时的却不一样,这也是当一些精彩的文字被转化成画面展现在人面前时,总会有人诟骂的原因,下面就要说图画。
不止一次的听到,这是一个读图时代,各种的图片充斥着生活方方面面,因为图画有一个好处,就是一目了然,看的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就能从中得出结论(绝大多数人喜欢将错综复杂的事情归结于一个简单地结论,图画为此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所以对于思考,人会变的越来越懒惰,而想象力也会逐渐的束之高阁,这就有点悲哀了,我们知道,凡是那些被称为好的作品的图画都有一个共同点——它所表达的远比它描述的多,实际上就是能大大地启发人的思考和想象力,而这些能力就是文字本身的,所以不如把那些“名画”定义为特殊的文字。
除非有一天,每个人都能随意的创作出一幅“名画”否则文字的独特魅力不会被消减,比起读图,读字虽然很枯燥,但却能带来更大的世界,所以还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