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却很少跳出圈子,换个角度观察自己,我每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她打招呼,对她微笑,打量,转身,然后出门,却从未对她对话过,如果我是别人笔下的主人公,他们会怎么写我呢?我想会是这样的:
古人会觉得我是"剩女":
金银本是身外物,化作愉悦用心语。
西湖佳人待情郎,有缘可遇去苏杭
卞之琳会觉得我是"败家女":
你在橱窗前看衣服,卖衣服的人在旁边看你。
灯光装饰了你的身材,你装饰了别人的钱包。
戴望舒会看到我的“迷茫,折腾”
撑着雨伞,独自
彷徨在热闹、忙碌
又寂寥的十字路口,
她希望逢着
一个玫瑰一样的姑娘。
她是有玫瑰一样的颜色,
玫瑰一样的芬芳
玫瑰一样的魅力,
在雨中摇曳
果断又彷徨
她彷徨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
撑着雨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默默着
回望、踌躇,又憧憬
她默默地往前
加速,又回望
坚定的眼神
她在人群中穿梭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寂寞无声
像雨中绽放的
一朵玫瑰
我身旁飘过这个姑娘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更宽阔的大道,
走过这十字路口
雨滋润了她的颜色
雨散发了她的芬芳
她的踌躇的脚步
惆怅的眼神
那个撑着雨伞
独自徘徊在热闹、忙碌
又寂寥的十字路口
她已经变成了
一个玫瑰一样的
绽放芬芳的姑娘。
鲁迅先生笔下,我”花非花“,因为我是"一棵树"
杭州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四季天气随机播放,今日阳光灿烂,明日小雨纷纷,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的樱花在烈日中绽放,娇嫩的花瓣却经不住风,经不住雨,落了一地还得让路人踩踏,夜晚凋零的花儿相比之下会更好命一些,因为在没有被踩烂之前已经被环卫工人扫走,倒也少了一些磨难,但结局不过如此:短时间的绽放引来众人前来欣赏,然后凋零,被淡忘,明年又是新的花儿绽放,周而复始。
莫说花儿的命如此,传统女性的角色也颇为类似,经过18年的悉心培养,出落成窈窕淑女,在18-24岁期间异性纷至沓来,鉴于现代女性的自身追求,完成高等教育则在22-24岁期间,等于刚毕业踏入社会,若不能再两三年内找个好人家,不在好时节绽放,就无人欣赏。
我,花花,虽然名字里面有“花”,她也一度认为自己就是花,后来一直不开花,她一度很自卑,直到有一天她在镜子中发现,其实自己不是花,而是旁边的那棵树,虽然不动神色,但根基已深入土壤,每年都在发新叶,比不上花儿来的鲜艳,倒是有几分特色。自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后,她便不再羡慕被众人围绕的花朵,自己默默的汲取养分,站稳,长大,抵得住烈日,也扛得住风雨。
花花不算貌美,才华也不算出众,按照世人的眼光看,混的也勉强,在一堆树里面也是不起眼的那一棵,亏得一直乐观,向上,在跌跌撞撞中,终于认清了无法指望别人的指望,路人的搀扶,只需自身仅仅抓住土壤,找准平衡,一直向上,则会越来越牢靠。
何况,她还是以教授人为生,更需自己站直,站稳,然后告诉小树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一棵更好的树"
而若让别人采访我,那肯定是”知心大姐’
第一次知道花花还是网上一个群里,她很能说,还特别热心,分析问题的时候一针见血,我一直以为她是那种飞扬跋扈、趾高气扬、古板强势的样子。不过一次线下聚会碰到她,却让我无法和网上的形象联系起来。她长相和精神状态跟同龄人都不大一样,她对谁都特别友好,随时保持微笑状态,虽然一开口就是“意见领袖”气场,但是说话特别逗,拿她自己的话就是“简单粗暴接地气”,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有好奇心,有点儿粗心和无厘头,少了这个年纪的成熟感,但更让人感到真实。
她是10000小时的实践者,自学英语十年之久,也拥有自己的一套成长系统,现在的工作也是她发自内心喜欢的:成人英语培训,她的梦想是让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10000名英语学渣通过英语提升完成人生梦想。
我不禁好奇,是什么力量可以让她一直坚持学习,又那么乐于帮助别人呢? 花花并没有和我讲大道理,而是觉得这是她无意识状态下完成的,她在生活中就喜欢琢磨学习方法,又喜欢操心帮助别人,现在只是换成了更加体现商业价值的方式而已,而核心的特点一直未变。她认为,找到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则不会存在难坚持的问题,因为做这件事情会让自己很开心,不去完成反而心里不舒服。大部分人觉得工作辛苦,生活辛苦,是因为最初的选择是听从了社会意识和家庭朋友的影响,而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她又补充道,虽然自己现在刚起步,未来也不确定,但是只要现在不后悔,未来则会有无限可能,然后她反客为主问我有啥很想却不敢去做的事情。我一下愣住了,从她眼神中仿佛看到了她的未来在闪闪发光,不由得也情绪高涨起来,成功被她带走话题。
她就是这么一个很容易影响别人,调动别人内心情绪的知心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