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在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监督执纪、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拓展,从“一时一事”向“时时处处”延伸,织密织牢监督之网,及时发现苗头、纠正偏差,防微杜渐,确保干部队伍始终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监督之网要“密”,覆盖全领域无死角。全方位管理监督,其核心在于“全”。这意味着监督的触角必须延伸到干部履职尽责的每一个环节、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日常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既要管好“工作圈”,也要关注“生活圈”“社交圈”,实现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时间的全覆盖。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要自觉将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确保组织及时掌握情况。要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八小时之外”更要注重修身律己,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切实将监督压力转化为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强大动力。
监督之钟要“常”,贯穿全过程不间断。干部管理监督绝非一时之功、一役之事,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通过常态化、近距离地接触了解干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作风状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将接受经常性监督内化为行为自觉,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一方面,对照党规党纪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自我体检,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问题摆进去;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勇于揭短亮丑、红脸出汗,对于批评建议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立行立改,养成在监督下履职、在约束中干事、在“探照灯”下前行的习惯,让监督的“钟声”时刻警醒自己行稳致远。
监督之盾要“实”,健全机制强保障。实现全方位、经常性监督的实效,关键在于制度机制的健全与刚性执行。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为监督提供坚实支撑。要健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考核评价机制、问题发现纠偏机制、追责问责机制等,确保监督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监督的随意性和软弱性。广大党员干部在制度执行中,既要自觉接受监督,也要履行监督责任,对身边同志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善意批评。要主动配合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如实提供情况、反映问题,使制度真正成为约束行为、规范权力、保护干部的坚实“盾牌”。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委组织部曹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