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有些事情是年少的我们不能理解,只有经过岁月的打磨,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题记。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相似的经历。自小学开始,表姊妹几个一旦聚在一起,家长就会开始感叹“哎,这么多女孩子,到时候怎么办呢?”正常感叹过后,就会一次次地幻想规划起我们的未来“嗯,以后都让她们往老师和医生,最好是军医方向发展,有前途还稳定”。每当听到这样一成不变的规划,我们姊妹几个没有一个不表示反抗的。为什么?一半是为反抗而反抗;另一半是我们认为自己接受不了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
可以说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戏言片段,可真正到了抉择专业的时候,表姊妹们只有一个表姐因为兴趣选择了中医,其他的没有一个走向这样的期望。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老师和医生的体制,而是“铁饭碗”的体制。
读研毕业,面对婚姻、事业的双重选择时,我几乎要臣服于现实,凭着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参加考试,准备登上三尺讲台,做一个继续拥有寒暑假的特殊人。正在我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先生的工作发生变化,我们立马转移阵地。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内心是缓口气儿。虽然不明确自己的未来要干什么,但我明确的是不想从事老师和自己的专业。我来到社会,开始探索之旅。
前两年,家里会不断有意识地催促趁着年龄往体制内进军一把,寻一个安稳。可我以工作忙碌为借口迟迟未投身行动。只是听着先生会偶尔感叹:我们那的几个女孩如何如何潇洒和幸福,不像你这样生活。听着这样的话,我从未放在心上,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也去过先生或其他的政府部门,也许是没遇到过跟自己同龄的女孩,所以感触并不深刻。但那天去法院,刚下电梯,那感觉,简直是撞击心灵了。
记得那时7月的一天,外面热浪翻滚,从大门口走到行政楼已汗流浃背。乘电梯到目的楼层,那气氛与其他场合完全不同,肃穆而又令人舒适,更让人舒服的还有那冷气十足的空调。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办公环境太棒了。找到要去的办公室,敲门入内,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姑娘,恬静温婉。很快与她交流结束,速度之快不是事情少,而是很多事情她不清楚,我们几乎是无功而返。但整个过程让我想到很多。
我终于意识到体制内外的区别,终于理解家人一遍遍说的老师、医生或体制内的稳定。理解了为什么体制内的大部分人会把自己的二代、三代继续送往体制内。
这个女孩作为我的同龄人出现在我面前,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她犹如一幅温婉的仕女图,贤淑而又带着让人不敢造次的光环;反观我,像极了独行江湖的上官燕,一身江湖风。谁知道,曾经的我也是被“温文尔雅”形容过的一个温婉女孩。
体制内与体制外,办公环境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并不是环境的硬件设备,而是软环境。这个软环境的存在就靠文化氛围所烘托。在那样的环境下,压力都隐匿起来,整个人显得极为放松。不像身在江湖,处处谨小慎微。
体制内与体制外,周边人的个人素养也普遍存在差别。体制内的人不说圈子相差多远,起码都是经过层层标准进阶的,而他们接触的人无形中也被一些标准所筛选,所以个人素养可见一斑。而体制外仍是一个江湖,形形色色游荡在江湖之上。
这也仅仅是我那十几分钟所见引发的心中所想,我甚至当时在心中轻声问自己:这么满意这里,你愿意过这样的幸福生活吗?我下意识的摇摇头:我还是选择继续混江湖吧。
归根结底,体制内和体制外是两种生活状态的选择。不管哪种生活状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需要仕女图的存在,也需要江湖女侠来助阵!
阿淼写于2020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