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教授2011年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名家文学读本首发式“上,曾给语文教育下了一个定义:所谓语文教育,就是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愉快的读书写作。
已故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晚年回顾反思自己一辈子的语文教育时,曾在一篇《退休后终于明白了教育是怎么回事》文章中写到:“假如再给我十多年,再带一届学生,我会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读书读报和动笔写作的习惯。因为我明白了,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习惯,学语文是个慢工,是一辈子的事情。人一生以读写为伴,才会有成就。”
我们的语文课还不能让孩子好好读书,我们所有的精彩不过是心术不正的谎言。
告别过去那种自以为是的大讲特讲的精耕细作,回到田园,回到种子,回到生命,回到读书。
在小学语文讲台摸爬滚打30年的老师告诫自己:我的语文课,就是读书课。
语文教育,就是带着孩子愉快的读书写作。语文课堂,带着孩子读一本一本名家经典,慢慢读,细细品,享受名家经典的魅力,享受孩子悄然无声的生长,享受语文滋润生命的幸福。
语文课要从先前的“分析课、讨论课、聊天课”回归到“读书课”的本位,带着学生老老实实读书,领着学生慢慢悠悠品书
领悟: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学好语文的本能。孩子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孩子就像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天然的具有生长的能力,经典阅读,就如同给这颗种子,以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充沛的雨露和时时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