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个大新闻,说是日产和本田要合并了,还要把三菱也拉进来。说实话,刚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我还挺震惊的,这可都是日本汽车界的大牌啊,怎么突然就要抱团取暖了?
仔细想想,这事儿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在的汽车市场,特别是在中国,新能源车简直是势不可挡。比亚迪、特斯拉这些新势力,就像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人,把传统的合资品牌都快挤得喘不过气来了。
先说说三菱吧,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品牌,现在已经悄悄地退出中国市场了。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的,就像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老板,最后默默地关掉了自己的店铺。日产现在持有三菱34%的股份,所以这次合并,三菱就像是个随份子的小弟,必须得带上。
再看看日产和本田的情况。2023年,日产全球卖了337万辆车,本田卖了398万辆,乍一看数字还不错。但是,就像一个人的银行存款,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而是这个数字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很遗憾,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在往下掉。
特别是日产,今年前11个月在中国才卖了74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少了差不多三成。要知道这还是疯狂降价的结果呢!就像是超市打折卖货,就算降到成本价也没人买,这种感觉估计挺难受的。
本田在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第三季度连续三个月销量跌幅超过40%,这数字听着都吓人。虽然本田在美国市场还不错,光是CR-V这一款车就卖了30万辆,但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却怎么也扭转不过来。
那么,合并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觉得最直观的就是规模效应。三家加起来的年销量能超过800万辆,一下子就能跃升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这就像是三个小店铺合并成一个大超市,采购成本、运营成本都能降下来。
而且在研发方面也能省不少钱。现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可不便宜,如果三家各搞各的,那就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合并之后可以共同研发,这样一来,技术实力应该会更强一些。
不过说实话,就算合并了,他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2025年可能是个分水岭,因为到时候中国的电动汽车就要在10到15万的价位段发力了。小鹏、蔚来这些品牌都在往这个价位段布局,而且还带着智能驾驶系统。这就像是高档餐厅突然开始做平价套餐,还是米其林水准的,普通餐厅怎么竞争?
最让人费解的是,日本车企好像还挺倔强的。欧洲车企遇到竞争压力,基本都选择了和中国企业合作。奥迪找华为,大众投资小鹏,但日本车企似乎就是不愿意"低头"。这种态度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傲慢是失败的开始。
总的来说,日产、本田和三菱的这次合并,与其说是一次战略选择,不如说是被逼无奈。合资车企躺赢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何在新能源浪潮中生存下去,可能才是他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来说,未来能买到更便宜、更智能的电动车,似乎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