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桑尼写的。本来这本书是计划一周内,分开七天去读,每天读一章这样子来完成任务的。后来是周一读完了一章之后,感觉每天就读那么一点时间,不是连贯着来读,好像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与体会。于是我就决定第二天,也就是周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上,能读多少读多少。就这样,我竟然把这本书读完了。
说实话,我真的很少读完一本书。所以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吧,但是这份鼓励又不太安心,毕竟我并没有十分仔细地去阅读,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细读就看慢一点,想快速跳过这部分就绝不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所以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虽然读完了,但是好像也并没有所谓的“收获颇丰”之感。
不过转念一想,读书本来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放松心情的。与其让自己在阅读时锱铢必较,倒不如随心所欲地去读,先培养阅读的习惯与兴趣嘛。
桑尼的这本关于杨绛的传记,记叙的是杨绛先生一生的故事。说实在的,因为作者几乎是平铺直叙,我便当作故事一样看了。看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喷涌而出的感情,反而觉得平平淡淡的。几度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是想起有人说过:最好的输入是输出。我也觉得在输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高效率地输入。因为这样,我还是写吧。
桑尼在书中有几处提及了张爱玲。我觉得对比与张爱玲一生的凄苦,杨绛也算是幸运的。起码她父母慈爱,家庭幸福。在花季又遇到了一生挚爱,和钱锺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
杨绛出生的家庭,和睦、自由、民主、开明。而正是她父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使得她还有她的兄弟姐妹都养成了很好的性情。所以说,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杨绛父亲一辈子行事低调,对孩子强调一律平等,凡事力求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这为杨绛一生低调且淡定从容,与世无争的脾性的养成带来很大影响。而杨绛母亲很有情趣,多才多艺。这样的母亲,也使得日后的杨绛温润如雨丝。
我平常上学时学业忙,没有时间看书。而我妈妈每天坚持背古诗,看书至少一小时。所以我觉得我一有时间就会考虑读书,而不是去玩手机,与妈妈给我的影响密不可分。
我也羡慕杨绛和钱锺书的感情。钱锺书曾说过:“遇见你之前,我从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这件事我从没想过和别人。“他还称赞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我也想要遇到这样的神仙爱情。我也一直在等,等待那个人,等待与我合拍的那个人。我想起了有一个人曾对我说:“哪有什么三观合不合,能够做到忠诚便可相守一生。”读完了这本书,再想想这句话,我觉得又不是完全正确的。我认为,谈恋爱的人三观不一定要完全契合,但是结婚的人,那个要走到白头的人,必须是三观契合的。三观契合,才会有默契,默契了,才会互相理解,理解了,许多矛盾争吵都不会产生。
结婚是过日子的,难免会让原本轰轰烈烈的感情趋于平淡甚至乏味。如果彼此默契,那便会是这平淡日子的精神支撑,互相依赖。我想,最好的感情,莫过于“我愿意为了你去做我以前不曾体验过的事情”,莫过于“互相欣赏,共同进步”,莫过于“我把你视为我的生命”。
杨绛先生的一段话我很是喜欢:“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
以上。